近日,在八步区政府大院,干部见面打招呼流行一句话。那就是:“下乡去。”自从实施“双千干部进村入户”活动后,八步区干部下基层已成为自觉行动。清风扑面,润物无声。
据了解,八步区自开展转变干部作风加强机关行政效能建设活动以来,短短一个月时间已为群众办结实事好事600多件,另外还有400多件正在办理中。这些实事是如何办出来的呢?记者近日带着这个问题,走访了该区一些区直单位和乡镇,寻找其中的答案。
工作日记:解决“说”和“做”脱节问题
去年10月,八步区在实施“城乡清洁工程”工作中,桂岭镇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因为政治敏感性不够强,行动不力,被免职,此事在八步区干部队伍中引起极大的震动,区委区政府领导也在反思,为什么这些在领导眼中不是差的干部受到了处理,为什么当领导听取汇报的时候,手下的干部老是拍胸脯说;“这事已办好了,领导你请放心”。可是偏偏在关键的时候,在检查认真的时候,就出问题,经不起检查。八步区主要领导敏锐地意识到,之所以出现这样的问题,就是“说”和“做”脱节了,“说”和“做”不一样。要破解干部作风这个难题,八步区委区政府找到了一条创新之路,那就是让干部记工作日记,把每天“说”的和“做”的都在日记中记下来,接受上级组织纪检部门的不定期检查。近日,我们走进湘粤桂交界的桂岭镇,刚下车,就看到了摆在镇政府大院门前的一块“转变干部作风加强机关行政效能建设为民办实事公示栏”,许多过往干群驻足阅览;镇党委书记曾康告诉我们:办实事的内容不但公之于众,在领导干部的工作日记本里,哪天做了什么都有详细的记载。我们随意翻阅了几名领导干部的日记本,每人对每天主要办理的哪些事务都记录得清清楚楚,尤其引人注目的是字里行间还时常呈现出对一些对理论问题的思考。八步区委副书记秦春楠说,清洁卫生工作抓不好的背后,实际上是一些领导干部存在作风漂浮、说与做不一致的弊端。为此,区委研究决定,在全区推行领导干部记《工作日记》制度,要求每个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将每日的主要工作内容如实记在日记上,还要求日记要有实质性内容,有自己的所思所想,有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措施,使之成为领导干部进行科学决策和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依据。虽是一小本工作日记,其分量却重若千钧。因为它一头连着领导,另一头系着民情社意。“3月12日,共动员计生对象25人。”“3月12日晚,与书记一起上街抓赌,抓获5人。”这是桂岭镇镇长钟永的3月12日工作日记的内容,日记中除了记录工作要点,也有记录对工作的思考,在他3月24日的日记里,这样写道:“区委区政府提出大力发展村道经济,我们认为桂岭也可以实施村道经济建设,进一步加快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步伐。”
别小看这个日记的作用,记与不记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效果。该镇党委书记曾康告诉我们,记了日记可以提示自己要做什么,尤其遇到实际问题,把它记在本子里,才会印在脑子中,时刻督促自己去想办法解决。他说,竹园村村部庭院没有硬化、水毁桥梁待修复都是老问题,他听了反映后记在日记本里。在党委政府议事时提出来,经研究决定,先后拨资4000元和5000元,使这两个老大难问题得以解决。村民为政府勤政亲民的举措所感动,对政府工作的支持出现了大转变,一下子打开了计生工作局面,镇里召开计生动员大会的次日,该村就有20多名对象主动接受计生手术。
据了解,八步区在推行领导干部记工作日记制度中,还强调把解决问题放在首位,对乡镇领导下基层作出了强制性要求,这就促使他们不得不挤出时间深入基层察民情排民忧。自记“工作日记”活动开展以来,在所记工作日记中体现社情民意的有16300多篇,群众反映问题要求解决的有4720多篇,其中有处理结果的占68%,另有32%正在处理中。
“双千”工作队:办实事与发展经济相结合
“双千”工作队进村入社(区)大调研和指导新农村建设是全市普遍开展的一项活动。八步区在开展这项活动中有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工作队在办实事的同时,也积极寻找经济发展的路子。
大宁镇平阳村是个少数民族聚居的山区贫困村,这个村自全国解放以来一直没通电,是典型的无电村,村民生活还相当贫困,八步区水电局副局长吴晓峰是该村驻村工作队员,进村后,他立即把解决通电问题作为第一大事来抓,经与八步区供电公司及附近的大冲电站多次协商,筹集资金80多万元,最终决定给这个村架接大冲电站的高压电,现在供电部门已经把变压器等设备拉到村里,只待雨水期一过,即可施工架接线路,在一两个月内该村群众就能用上电。工作队员在深入调查中还发现,这个村适宜种植杉树、松树,于是会同村干部动员村民种树,得到了村民的积极响应,目前全村新增种树面积达300亩。吴晓峰还与八步区扶贫办联系落实,免费拉来了3000株鸡血藤种苗,在这个村办起了鸡血藤种植基地,人民群众从工作队身上切实感受到干部作风大转变的温暖春风。平阳村支书尹炳玉对我们说,以前是村民找干部的多,现在是干部来找群众商量发展对策,感觉好象变了个天似的。进村工作队确实心系群众的利益,胸怀群众经济发展的出路,努力谋求深入基层的实际成效。大宁镇党委书记告诉我们,在进村工作队的指导下,该镇目前正在加快推进赖村木材加工市场的建设步伐,这个项目建成后,可安置20多家企业落户,年加工生产产值可达1亿元,可创税收80万元,极大地促进了林产业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农民增收。
我们在采访中了解到,八步区在制度上规定下乡进村干部与“三项任务”捆绑一起带下去,这“三项任务”就是计生摸底、社会治安情况摸底和经济社会发展出谋划策。进入南乡镇,镇领导告诉我们,工作队下镇后把开发大汤温泉这个项目作为当地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来抓紧抓好,目前已引进广东老板来投资,投资金额达1.5亿元,大汤温泉的辅助工程建设取得了新进展,大汤连接广东的二级公路改造工程已完成50%的路基工程量,征地工作紧锣密鼓进行中。这位负责人还说,项目首期建设期间便可产生税收300万元左右。建成后将极大推进全镇房地产、商贸和旅游等行业的发展。
在八步区,双千工作队都牢记着这样一个宗旨:干部进村来,给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创新一条路子。当前该区各地正在紧锣密鼓实施“村道经济”,利用村道、河道两旁的空闲土地种植速生桉,种植区域是沿乡镇四级公路两旁,经济林带总长630公里,全部种完可达63万株,五年后预计总产值1750多万元,仅此项平均每村可创收6万多元。
拓宽监督渠道:让坏作风无处藏身
在八步区,我们不但发现许许多多的机关都设立了“转变干部作风加强机关行政效能建设”举报箱,还发现这个区釆取措施拓宽了监督渠道,拉长监督的外延。一是老领导监督新领导,设立“老干部监督岗”,聘请离退休的原四家班子领导作为义务监督员,对当届领导及其所在部门开展全方面、多领域的监督。二是对不干事或作风散漫的干部进行教育或惩处,区纪委等六个部门(机构)联合下发了《关于对机关事业单位吃空饷问题进行整顿清理的通知》,重点清查以下六种人:在编不在岗的或在岗不履职的;上班、经商两边跑的;已经调离、但不办理核减编制等有关手续的;虚报人员编制、骗取财政拨款的;已经死亡未核销编制的;纪律松散、不按时上班、工作不积极或不服从安排的。要求凡存在以上情况的要及时处理,该辞退的坚决辞退;纪律松散和在岗不履职的视情况进行纪律处分和交流调离;尚未办理出入编的要及时办理出入编和核编手续。监督的多元化,筑成了监督的“铜墙铁壁”,有效地消除了缺乏监督的“真空地带”。在八步区效能办,我们听到了这样一个令人感动的小故事:近日,一名被聘为特邀监督员的退休干部来到一位区委领导所在的单位,发现该单位尚有少数干部没有挂牌上岗,办事流程图没有设置,马上找到该单位主要领导,毫不客气地指出了存在问题,并责成该单位在两日内整改好。两日后该监督员进行了暗访,确认问题已经整改,便及时把信息反馈到效能办,建议给予通报表扬。(刘秋梅 李岸群 刘小辉 唐日林 朱记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