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西建设网 ] [ 设为首页 ] [ 加入收藏 ]
| 首页 | 领导讲话 | 文件通知 | 厅务公开 | 作风与效能建设 | 经验交流 | 意见与建议 | 曝光台 | 视频 |
今天是: 举报电电话:0771-2260001

为城市构架希望“蓝图”



——淮安市规划局行政效能及软环境建设纪实
2007/6/15 15:16:36   来源:中国建设报
【字体:  】【颜色: 绿 】 

  近年来,江苏省淮安市规划局针对规划是一项重要的公共政策、是对多元化社会经济成分利益调整的过程等特征,从谋求依法行政、创造规划社会效益上赢得软环境及作风建设的实质性跨越。2006年,该局荣获江苏省规划编制全覆盖、行政效能监察和淮安市目标管理、中心城市建设、服务行业和行风建设等15项先进集体称号。经济发展软环境建设在全市68个部门中名列第13位,比2005年进位33个名次,市民代表评议第3名,行风建设第1名。

  深化规划编制,确保规划指导性

  淮安市规划局全体干部职工,面对新形势,从规划的前瞻性上谋求规划的新思路、新举措和新方法,跳出淮安看淮安。

  近年来,淮安市按照“全国历史文化名城,新兴制造业基地,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绿水生态城市,苏北重要中心城市”的新目标,投入7000多万元,邀请国内一流设计单位,先后编制《城市总体规划》、《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等100余项各类规划,建立了新一轮城乡规划指导体系。规划控制率老城区为100%,新城区为96%,跨入江苏省先进行列。在规划的引导下,城市核心竞争力大大增强,市容市貌发生巨变。

  为挖掘古城文化底蕴,放大历史文化名城效应,淮安市突出“四河穿城、运河明珠、文化古城”特色,做好“绿水、名人、历史、文化”四篇文章,完善了楚州河下和驸马巷历史街区和都天庙历史文化风貌区的规划。

  创新方法,寻找利益主体平衡点

  规划是一项公共政策,规划的前瞻性、合理性和可实施性不是一蹴而就的。规划一方面是调控的手段,是利益调整的过程,另一方面还要受到宏观调控以及调整对象的影响。因此,需要规划决策科学化。去年,淮安市规划局对2006年初成立的规划委员会和规划咨询委员会及时调整、充实和完善,建立领导、专家、群众三结合的正常决策运行机制。凡涉及到城乡规划重大方针、战略、决策和技术咨询等重大的规划项目,一律由规划委员会和规划咨询委员会研究决定。

  在多年经验教训的基础上,该市结合工作实际,制定了规划管理要素审查办法。要素审查办法,即将由过去审批重结果改为重过程,形成环环相扣、及时纠正的工作方法。一年来,要素审查办法的创新和实施,提高了规划审批效率和质量,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

  规划对外是利益调整的过程,对内是串连审批的过程,由于管理对象经济成分多元化,实施的主体多样化,给规划质量和效率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要再造审批流程。建设单位和个人可以将申办材料一次准备完毕。对进入审批程序的,根据审批阶段进入对应的审查程序,容积率、建筑高度、“五线”要求等都必须符合规定指标,遇到问题便于及时纠正。

  提升规划执行力,建设专业规划队伍

  规划队伍事关规划的执行力,而执行力的优劣直接影响城市品位和功能。为此,淮安市正加快培养一支能提升城市品位、能给市民带来自信、能给后人留足空间的规划团队。

  首先,培育规划人员的学习能力。以开展“规划管理创新年”活动为载体,规定局领导班子成员定期学习党的各项方针政策、法律、法规,他们还把学习作为一种神圣职责、一种精神境界和终身追求,做到带头学习,先学一步,学深一步。要求全局干部职工做到全面学习、终身学习。规定机关45周岁以下科级干部,必须达到与本专业相符的大学以上文化程度,科级以下干部,年龄在45周岁以下,必须通过多种形式学习,达到与本专业相关的大专以上文化程度。

  其次,培育规划人员的业务与创新能力。近年来,每年投入2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各类专业培训。淮安市规划局多次与相关组织部门联合在同济大学、东南大学举办规划培训班,组织科级干部赴新加坡培训,开阔眼界,更新理念。

  优化服务方式,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

  首先,做优“一站式”服务。几年来,淮安市“一书两证”受理和发放,一直坚持由“窗口”统一受理。在受理过程中,规划局做到三个倾斜:一是人员向窗口倾斜;二是项目向窗口倾斜;三是权力向开发区倾斜。

  其次,做优信访服务。他们将市委、市政府督察事项列入软环境建设的考核重点,始终把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作为转变作风的重点。高度重视各个信访渠道的投诉受理和督办。对重大信访或涉及面广的问题,由局长直接受理。2006年,共受理群众重复上访8件,办结率100%,满意率100%。

  第三,做优帮办服务。围绕市重点工程、政府为民办实事工程、招商引资项目、工业项目和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等,进一步优化和畅通“绿色快速通道”。一是超前谋划。对符合总体规划和工业园区规划的,各业务处室、分局按照有关规定,做到随报随收、随收随审。二是委派专人进驻各工业园区,委派素质高、业务精的技术骨干进驻各区招商局,做到招商到哪里,规划服务到哪里,提供零距离对接。(招吉善)


投稿】【打印】【关闭】  

广西建设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