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办公楼没有立起来,但党委、政府的形象树起来了!”河池市委、市政府缓建行政中心办公楼,把计划用于建楼的4300万元资金全部用在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项目上,深得群众赞誉。
目前河池市行政中心办公楼原属县级河池市政府办公楼,2002年通过置换的方式,河池市委、人大、政府、政协及下属10多个单位400多人迁入这里办公。几年来,行政中心一直没有装修过,由于办公场地相当拥挤,尚有近百名应在行政中心上班的公务员,暂借其他地方上班。
河池是国家重点扶持的贫困地区,地方财政仍是“吃饭财政”。尽管近年来地方财政逐年大幅度增加,但该市在办公条件上不跟凤、不攀比,始终把解决民生问题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尽量把有限的资金用在老百姓迫切要求解决的民生项目上。2002年河池撤地设市后,新建行政办公楼的方案多次列入市四家班子的议事日程,并先后几次拿出设计方案,但市委、市政府均予以否决,建新办公楼的事只好一缓再缓。去年底,新办公楼场地落实、规划设计等前期准备工作均已完成,财政部门在资金划拨上也作出了专项安排,但为了实施好群众急盼解决的民生项目,市委常委会决定新办公楼再一次缓建。
记者从市财政局了解到,此次被改用的4300万元新行政办公楼建设资金,已全部投入民生项目。主要流向是:投入2000万元,开展城区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用于旧城区改造、城区道路、排水、绿化、亮化等基础设施建设配套完善工作;投入351万元,用于“城乡清洁工程”,更新环卫生产设施,扩大环卫保洁覆盖面;投入189万元,支持农民参加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全市76%的农民参加新农合;投入近100万元,建立环境保护在线监测系统,对城区16家冶炼企业和4家水泥厂进行环保监控;安排配套资金156万元,支持农村特困农户茅草房改造工程,受惠农户达2361户;安排100万元支持都安、大化瑶族自治县开展大石山区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投入500万元用于“两基”攻坚。此外,还为解决贫困生入学难、困难职工培训和解困等项目安排了专项资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