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西建设网 ] [ 设为首页 ] [ 加入收藏 ]
| 首页 | 领导讲话 | 文件通知 | 厅务公开 | 作风与效能建设 | 经验交流 | 意见与建议 | 曝光台 | 视频 |
今天是: 举报电电话:0771-2260001

北京市门头沟区:群众可随时不记名评议党员干部


2007/10/8 10:01:12   来源:北京日报
【字体:  】【颜色: 绿 】 
   老宋没想到,自己“壮着胆”写成“小纸条”向村党支部反映的问题,竟然这么快就有了回音。

    老宋是门头沟区军庄镇东山村的一名普通农民。去年,他发现村集体投资开发了荒山,地里干活的人挣着村里的工资,还在这片地里种起了自留地。想向村党支部直接提意见,可是又害怕得罪人。于是,老宋写了“小纸条”投进了村里的意见箱。

    村党支部接到这张小纸条后,立刻上山了解情况,发现在集体果园干活的村民看到果树行间有空地,闲着也是浪费,就种上了萝卜、白菜,蔬菜成熟后几个人就分了。情况了解清楚后,党支部书记李双喜找到带班组长,对他进行了批评教育,又向提意见的老宋进行了解释。

    针对果园空地闲置问题,村党支部与村委会决定,集体套种谷子、红薯、豆类等杂粮,统一管理,既增加了土地收益又扩大了集体收入。

    一张小纸条解决了村里的大问题。为了彻底改变群众有意见不敢提的状况,东山村“两委”在“随时评议党员干部”制度中规定,班子成员要重点走访老党员、老村民,深入了解党员群众的思想状况,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在此基础上,村党支部还建立了三条收集群众意见的渠道:一是设立了“意见箱”,群众有意见可以不记名检举;二是可以通过“第三者”间接把小纸条交给党支部任何一名委员;三是有意见可直接找村干部单独谈话。

    如今,以小纸条形式“随时评议党员干部”制度在军庄镇东山村已坚持了三年之久。正是这张小纸条让老百姓有了随时“说话”提意见的可能;正是这张小纸条拆除了村民与干部之间的“隔心墙”;也正是这张小纸条使今日的东山村一片和谐。

    小纸条让村里发生了大变化。在党员群众的建议下,东山村将200亩撂荒地进行了开发,对老京白梨树进行了嫁接改良,新栽京白梨树7000余株、杏树2000余株。目前,果园水利配套工程基本完成,果树长势良好。

    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村党支部扎扎实实为群众办实事。在村内大小街道安装路灯90多盏,硬化街道3000多米,并对大街两侧进行了绿化美化,既美化了环境又解决了村民出行难的问题。村集体出资,每月为60岁以上的老人发放50元生活补助,让他们感受到了集体的温暖。村里还投资10万多元,建起了多功能文化活动室和文化广场,配备了各种活动器材,组建了威风锣鼓队、太原锣鼓队、健身球队、秧歌队、合唱队、老年民乐队、太极拳队、太极扇队等多支群众性文艺队伍。每晚活动室内灯火通明,广场上热火朝天,数十人或吹或打、或歌或舞,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让村民祛除了陋习,凝聚了人心,给东山村带来了新农村建设的新气象。

    “东山村‘小纸条’是‘随时评议党员干部’制度的一种创新,既改变了一些党员提问题有忌讳、怕得罪人的心理,又解决了村中切实存在的问题。”门头沟区区委组织部副部长石培琴说。

    目前,全区177个行政村,都在结合本村实际开展不同形式的党建创新工作。而在全区范围内实施的“党建典型服务新农村建设”项目,将典型的示范效应转化为直接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动力;“党组织引领和谐社区建设”项目,整合了社区党组织在维护社会稳定、丰富文化生活、促进社会和谐方面的各类创新做法;“党员挂牌上岗”活动和“党员绿色服务通道”活动,强化了党员服务群众、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的理念。(通讯员 刘学 记者 杨晓斌)


投稿】【打印】【关闭】  

广西建设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