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四川省政府第5次常务会议原则通过了有关最新一批行政审批项目清理结果的报告,又有41项行政审批项目将被取消,另有10项将下放、合并、调整。
这是自2000年以来,四川省第8次清理行政审批项目。
以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为抓手,四川在行政效能建设的路上探索前行。回望探索之旅,每一次改革都带来效能建设的提升。
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四川要由“盆地”变“高地”,行政效能建设还要加速爬坡。
【减】
7年间,8次清理,审批项目精简近半
2000年7月,以从源头治理腐败为初衷,省编办、省监察厅、省法制办“三堂会审”,对所有省本级行政审批项目,逐一核查其审批依据。
这场清理,比国务院统一部署的全国行政审批项目清理早1年多。
此后,四川先后开展了7次行政审批项目清理——
2005-2006年,依法对57个省级部门正在执行的1218项行政许可、行政审批项目进行清理,调整和合并行政审批项目107项,确认停止执行115项,取消对申请人法定条件之外的限制性条件200款。
截至2007年底,四川省省级实施的行政审批项目总数,由2000年清理之前的2395项减少为1370项;违法违规收费和搭车收费全部取消。
【加】
五级政务服务平台:从随意审批到规范化服务
2001年10月9日,全国第一个省级政府政务服务中心在川成立,开启我省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程中的重要一页。
中心成立之初,只有50个省级部门共589项行政审批事项进入中心。到2007年底,进入省政府政务服务中心的省级部门增加至58个,行政审批事项增加到830项。
政务服务中心将政府各部门的行政许可、行政审批事项集中到一个大厅办理,旨在实现“分散式管理”向“集中式监督”,部分“暗箱式操作”向全部“开放式运作”,不受限制的“随意性审批”向“依法规范化服务”转变,大大推动了政府职能转变和管理创新。
这一管理模式如今已在全省范围内推广。截至2007年底,全省21个市(州)全部成立了政务服务中心,181个县(市、区)中有153个县(市、区)建立政务服务中心并投入正式运行。许多县(市、区)还在街道、乡镇建立便民服务中心(站),在社区、行政村建代办点,初步形成了覆盖全省、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五级政务服务网络体系。
【乘】
流程再造,办事效率成倍提高
2008年伊始,120项行政许可项目在省政府政务服务中心窗口实现现场办结,而此前在窗口现场办结的行政许可事项不足50项。
这是四川为解决政务服务中心部门窗口“只挂号不看病”而采取的新举措。
提高审批效率,使审批流程更“阳光”,6年多来,举措频出:
将成都海关等7个部门负责的电子口岸审核工作纳入政务大厅集中办理,按照“一条龙”服务方式进行审批流程再造,企业办理进出口有关手续的时间,由过去至少10天一举缩短为半天。
成都在全国率先试行并联审批,将行政审批从“一站式”改为“一窗式”。在创新的“许可预告、服务前移、一窗受理、内部运转、并行审批、限时办结、监控测评”工作流程下,办事人只要一次性备齐材料,就“立等”可取结果。
省政府政务服务中心设立投资咨询窗口,并为外商代办一切手续;为急、重、大项目开通审批“直通车”,将办理时限调整为当场办理。
…… ……
随着大量审批事项从 “后台”——部门办公大楼转移到 “前台”——政务服务中心窗口,我省行政审批效率成倍提高。截至2008年4月25日,省政府政务服务中心累计接件1336205件,累计办件1329295件,按时办结率超过99%;行政审批办理时限由成立中心前的基本没有时间限制,改变为平均5个工作日办结,现场办结率32.94%。
【除】
招投标,尽可能排除人为因素
在规定时间,投标人集中到指定地点投递标书,现场公开开标;
在法定监督部门监督下,从评标专家库当场随机抽取专家;
被抽中的专家接通知后立即到政务服务中心集中,在与外界相对隔绝的状态下参与评标;
专家评标的全过程处于电子设备的监控之下……
在四川省政府政务服务中心一个僻静角落,按上述流程进行的招投标活动经常进行。
2001年,省委、省政府决定“将国家和省投资的重点建设项目招投标工作纳入政务服务中心举行”。国家和省投资的重大建设项目的开标、评标活动从此在政务服务中心走上规范化管理轨道,有效杜绝了指派、授意产生评标专家的做法和其他不规范行为,从程序上保证了投标人的合法权益和评标活动的公正性。
目前,在攀枝花、德阳、绵阳等10个市州,国家投资建设工程招投标活动已纳入政务服务中心进行。
统计显示,仅2005-2007年,省政府政务服务中心共为1500余个建设项目的招投标活动提供开标、评标和定标相关服务,涉及投资额近500亿元,其间未发生一起投诉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