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湄潭BOT模式 推动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发展
2009/9/17 10:01:13
【字体:  】【颜色: 绿 】 
  1998年以前,贵州只有一个0.2万吨/日的污水处理厂,全省污水处理率几乎为零。2000年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贵州城镇污水处理设施获得了国家在资金和政策上的支持,在近十年时间里,贵州城镇污水处理项目先后获得国家补助资金24.99亿元。同时,贵州省政府为进一步加快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自2007年开始共安排6.44亿元省级专项资金。截至2009年6月底,全省已建成污水处理厂31座,形成污水处理能力96万吨/日,污水处理率达44%%。开工建设污水处理厂60座。贵州省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速度明显加快,污水处理环境效益日显突出。 

  贵州通过创新体制,走“湄潭BOT模式”,推动全省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快速发展。2004年,贵州省政府出台《贵州省城镇市政公用事业改革和发展的意见》和《贵州省市政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贵州省城镇公用事业改革开始启动。2004年,原建设部、中国西部小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经济适用技术及示范项目管理办公室确定支持贵州省建设厅开展“中国西部小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市场化政策研究项目”。为使这一软课题政策研究项目有一个载体及检验平台,贵州省同时启动湄潭县自来水公司改制和污水处理设施工程建设。该污水处理厂采用BOT(建设-运营-移交)方式由环保公司投资建设,特许经营期25年,环保公司从污水处理费中收回投资。湄潭项目采取“特许经营者建厂、政府投入建网”的模式,较好地解决了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资金不足、建设工期长、设施运行效率及管理水平低等问题。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认为“湄潭BOT模式”对西部城镇市政公用设施建设具有明显的示范作用。贵州开始在全省范围大力推广“湄潭BOT模式”建污水处理厂,截至2009年6月,全省按“湄潭BOT模式”建设的城镇污水处理厂达29个。此外,贵阳市小河污水处理厂和都匀市污水处理厂采用TOT方式特许经营,收回资产转让建设资金1.85亿元。贵阳花溪、贵阳白云、贵阳二桥、六盘水、安顺、铜仁等6个污水处理厂运营管理采用委托经营方式进行。贵州城镇污水处理厂建设管理的瓶颈问题得以破解。 
中国建设报 

打印】【关闭】  
广西建设信息中心提供技术支持

电话:2260123 2260127 举报电话:0771-226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