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五年,北京八成社区将实现垃圾分类,未经分类处理的原生垃圾实现零填埋,全市所有区县都通天然气……记者昨日获悉,北京市“十二五”期间城市环境建设市政市容管理工作思路正在制定,将精细打造宜居北京。
所有区县纳入万米网格
一万米一个网格,每个网格由城管监督员24小时监控,发现问题,手机照相,实时上传城市管理信息平台,相关责任部门第一时间处置——这种由东城区率先创造,已覆盖城区的精细化城市管理模式,未来五年将覆盖十个远郊区县,至此,全市区县均将被纳入万米网格管理。
未来五年,北京市还将整合推出公共信息服务系统,城市运行和各行业监管实现资源共享,提高城市管理运行效率和城市安全性。此外,北京市还将探索把水、电、气、热等城市生命线接入城市“物联网”,实现智能化监控,提高发现和消除安全隐患的能力。
五环内架空线全入地
未来五年内,五环路内纵横交错的架空线将全部遁身入地。今年,北京市市政管委计划以三环路内为主,将约260公里的架空线实施入地,旧城历史文化保护区的架空线入地将成为重点。2015年,五环路内主次干路、重点地区和远郊区县中心地区通信架空线、10千伏及以下电力架空线将完成入地。
此外,北京市将搭建地下管线更新改造数据库;建立地下管线工程与道路工程同步实施机制;完善地下管线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机制等,为全市地下管线运行综合协调和应急管理提供信息服务支持。
天然气年用量翻一番
未来五年,全市天然气年用量将比现在翻一番,“十二五”末期将超过150亿立方米,接近180亿立方米。天然气在一次能源结构中所占比例将从目前的12%提升至20%以上。
北京市将实现天然气“区区通”,中心城天然气管网覆盖率提高到80%以上,新城天然气管网覆盖率提高到50%以上。2015年,北京市居民每人每年可消费的天然气用量将从现在的367立方米增至700立方米以上,接近世界发达城市的水平。
严格控制加油站数量
未来五年,北京市将严格控制加油站数量。文物保护区、水源保护区、三环路以内将不再新增加油站,并适当消减;三环路至五环路之间严格限制加油站建设;五环路以外按需求规划建设加油站。
加油站今后将重点在规划新城区、新增和改建的道路以及网点不足的区域规划布局,并适当增加功能,新城地区或高速公路服务区内可酌情建设大型加油站。北京市将编制加油站布局方案,节约用地,不占用基本农田和耕地。
2015年加油站将达1225座,比2008年新增151座。2020年将达1310座,比2015年新增85座。
10岁以下住宅全部热计量
2015年,北京市新增供热能力超过2亿平方米,供热面积达到8.5亿平方米,80%供热面积利用热电联产、燃气等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供热。
北京市中心城区将对现有燃煤电厂进行清洁能源改造,建设四大燃气热电中心,发展热电联产城市热网和燃气供热,远郊区县完成新城供热资源整合,积极发展燃气等清洁能源供热。北京市还将大力发展地热能、太阳能、电厂循环水余热等供热方式。
房龄不超过“十岁”的居民建筑,将完成供热计量改造,实行供热计量收费。
垃圾日处理将达3万吨
未来五年,北京市垃圾日处理能力将达3万吨。焚烧、生化、填埋处理比例为40:30:30,原生垃圾将实现零填埋。“原生垃圾将不再直接填埋,而是源头减量,市民分类,转运站分拣转运,能焚烧的焚烧,可堆肥的堆肥。”市市政管委有关负责人说。到2015年,全市55%的生活垃圾资源化处理,城区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9%,郊区达到95%。
北京市垃圾处理设施也将加速建设——2012年鲁家山垃圾分类处理焚烧发电项目建成;2013年南宫生活垃圾焚烧厂和阿苏卫生活垃圾焚烧厂建成。此外,今年还将建成3座餐厨垃圾集中处理厂,每天可处理餐厨垃圾1700吨,同时,餐饮街、高校集中区、度假村还将建设一批餐厨垃圾处理站,2012年全市餐厨垃圾基本实现资源化处理。
2015年,城区八成以上的街巷胡同以及五成农村均能“享受”专业保洁;92%的城市道路车行道将实现机械除雪。(刘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