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末端处理的必由之路
2007/12/24 15:38:07
【字体:  】【颜色: 绿 】 
  城镇生活垃圾数量的急剧上升已成为一个严峻的环境问题,如何解决这一问题,人们从最开始仅仅关注垃圾清运到逐渐认识用垃圾无害化处理处置技术进行末端处置,再到资源化利用,这是个渐进的过程。  

  在我国,人们对城镇生活垃圾管理的认识是伴随着对垃圾问题的重视和垃圾污染本身的严峻性而逐步提升的。伴随着固体废物的产生量不断增加及其对土地占用的不断扩张,容纳固体废物的空间日趋紧张。在这种压力下,即使无害化和资源化技术尽其所能,也无法解决最终处置场所的选址和建设所面临的土地资源紧缺问题。  

  垃圾减量化管理意义重大  

  从我国现阶段的具体情况来看,随着人口数量和人均消费水平的飞速上升,近十年来城市生活垃圾年增长速度为5%~8%,而垃圾处理处置设施建设和管理却因为资金不足等多种原因长期处于滞后状态,城镇土地资源稀缺性必将成为限制垃圾终端处置发展的瓶颈。  

  因此,仅靠被动的促使城镇垃圾得到妥善利用和无害化处理既不能缓解现有问题,也不利于解决长远矛盾。固体废物管理必须走源头减量之路。只有从源头上减少垃圾产生,对垃圾进行分类回收、循环利用,再以与环境相容的方式处置才是垃圾管理的正确方向。  

  采取合理有效的模式对生活垃圾征收费用,则是目前垃圾源头减量管理中的重要经济政策。从综合效益分析,以垃圾收费为手段的减量化措施主要发挥了以下两个方面的作用。第一,垃圾收费的直接目标是筹措资金。事实证明,这是缓解我国城镇生活垃圾管理资金匮乏这一现实矛盾的重要手段;第二,垃圾收费的根本目标还是在于从源头对垃圾排放量进行控制和削减。  

  垃圾收费是一项重要的垃圾减量化管理政策,但不能孤立地强调其作用,只有以完善的分类回收体系作保证,拓宽居民排放垃圾的选择途径,才能真正促进垃圾减量化。分类回收作为垃圾进入处理处置系统前的必经削减程序,其作用必须与系统的全过程综合管理相结合。从前期关于分类丢弃垃圾的教育宣传、设立分类回收的基础设施、对分类回收行为实施奖励,到后续的分类运输以及最终的分类处理,这一系列的工作都直接影响到减量化的综合效益。  

  确立减量化管理优先原则  

  目前,对于垃圾减量化的涵义界定有多种理解。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中对“减量化”主要限定于“减少固体废物的产生”。事实上,对减量化的研究已经远远超出了这一范围。在减量化的多种定义中,以“全过程多级减量”最能体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思想和我国环境管理的基本原则。该定义包括源头减量化、中间减量化和末端减量化三个子系统。它把生态设计、清洁生产、可持续消费、资源再利用和垃圾的分类收运、综合处理融为一体,从系统论的理论出发,对垃圾多级减量化进行全过程控制,以达到减量的最佳效果。  

  以北京市为例,该市对2002年~2004年的生活垃圾进行分类收集和混合收集两种方案的经济效益进行了对比发现:如果以分类回收结合填埋的方案实施,据相关的模型参数和生活垃圾成分计算废品回收量及收益,三年的废品回收总效益为181675万元,回收后减少的垃圾运输与处理费用为203827万元,填埋场的投入和处置费用为57060万元,人工分拣废品的费用为7160元。最终,该方案废品回收的总效益费用为137837.7万元。如果采用先混合收集,然后填埋的方案处理,即垃圾不经过细分和回收,由环卫部门的垃圾收运车统一清运至填埋场,计算得出垃圾运输与处理费用为61620万元,填埋场的投入和处置费用为104280万元,其总费用为165900万元。通过对比可以明显看出混合收集处理的费用远远高于分类收集的费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明确规定“国家对固体废物污染环境的防治,实行减少固体废物的产生量和危害性、充分合理利用固体废物和无害化处置固体废物的原则”。  

  从定义中可以看出城镇垃圾处理必须从减量化做起,力求最大减量化、合理资源化、全部无害化,进而全面实现通常所提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三大原则的整体目标。  

  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对于目前垃圾数量庞大、潜在的环境污染影响大、管理资金和处理设施严重缺乏,土地资源稀缺等现实而言,无论是为了降低环境风险、减少垃圾管理费用还是从实施源头减量、增加资源回收的综合效益、遵循可持续发展思想等方面进行权衡,垃圾的减量化相对于垃圾的无害化、资源化而言,更具有优先选择的重要意义。因此,对于减量化原则在我国垃圾管理中的优先地位必须给予相当的重视。  

  分类收集:减量化的最佳路径  

  分类收集是垃圾处理系统有效管理与优化的重要条件,是实施垃圾多级减量的主要环节和关键环节。分类收集必须以多级减量化思想为指导,从垃圾产生的源头开始,分类丢弃,进而实现分类储存、运输及分类处理,从全过程角度,协调统一地完善减量化措施。  

  实践证明,收缴垃圾处理费用不仅是解决资金匮乏的根本途径,也是促进生活垃圾减量的积极措施。做好这项工作的关键在于选择合理有效的收费模式——例如,以水、电费收缴系统为运作平台进行“搭车收费”,既节约收费成本,又保证了收费效率。此外,应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各种媒体宣传垃圾减量化的意义和作用,正确评估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三者的关系,确保减量化在达到与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平衡协调的基础上,牢固树立其在城镇生活垃圾管理中的优先地位,从根本上促进城市生态经济系统和能量的良性循环。陈海滨 章程潘绮  
  
中国建设报 

打印】【关闭】  
广西建设信息中心提供技术支持

电话:2260123 2260127 举报电话:0771-226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