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湖州市村镇污水治理侧记
2009/1/15 9:18:38
【字体:  】【颜色: 绿 】 

走出特色治理新路子  

——浙江省湖州市村镇污水治理侧记  


  

  浙江省湖州市是是太湖的主要上游水源地,更是太湖流域水污染治理的最前沿。近年来,湖州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生态市建设”的要求,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以“三河三湖”、“太湖十五治理”、“百村示范、千村整治”等工程为抓手,全力推进村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城乡生态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环境承载力日益增强,走出了一条以“城乡统筹、多元推动、因地制宜、综合治理”为特点的,具有湖州特色的农村地区村镇污水治理新路子。  

  城乡统筹——一张覆盖全市的污水处理网络  

  村镇污水处理项目多、覆盖面广,单靠一个镇、一个村无法实现截污减排目的,必须城乡统筹、多方联动、整体推进,才能形成规模效应。为此,湖州市结合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着力推进各类城乡污水处理专项规划的编制,先后完成了《中心城市给排水专项规划》、《市区城乡给排水专项规划》、《城乡环境卫生专项规划》等专项规划,科学指导城乡污水治理工作。在此基础上,“十五”以来,湖州市将污水设施建设范围从中心城区和各县城逐步扩大、延伸到了各乡镇。该市坚持以小城镇为中心,全面实施污水处理厂及截污纳管建设,城镇周边有条件的村庄,纳入污水厂管网统一处理。暂时没有条件的村庄,则根据实际推行人工湿地、生物处理等新技术,多层次、多途径、全方位扩大了污水处理覆盖面。截至目前,湖州市已建成并投入运行的污水处理设施24座,总处理规模为51.2万吨/日,全市44个建制镇中已有19个镇的污水纳入处理范围。特别是2007年以来,根据国务院和浙江省对太湖流域水环境治理的工作部署,湖州市提出了“在全省率先实现镇镇建有污水处理设施”的目标,确保了在2008年内完成25个建制镇的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任务。目前,湖州市乡镇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60%%,COD(化学需氧量)削减量大大增加,城乡污水处理体系更加完善,基本实现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水环境治理效果更加明显。  

  多元推动——一种行之有效的投资建设模式  

  农村污水治理是一项长期性的社会工程,需要大量的资金保障。为此,湖州市在自身财力较为紧张的情况下,尽可能地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每年从财政预算中划拨污水处理专项资金近5000万元,分散用于各个项目的立项、可行性研究、环境测评等前期工作,通过财政资金“四两拨千金”的导向作用,“撬动”各个项目运作。据统计,去年湖州市的25个镇级污水设施项目中,有16个镇是采用的BOT、BT的方式来建设的,共计利用民间资金约3.5亿元,逐步形成了污水处理项目投资主体多元化、运行管理市场化、开放竞争的建设运营格局。在此基础上,湖州市还坚持“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专门出台了对污水处理设施建设“以奖代补、以补促投”的补助政策,落实“市、县(区)补一点、乡镇贴一点、村集体拿一点、农户企业出一点”的“四个一点”融资机制,根据乡镇类别、建设规模及管网长度等情况分别予以补助。每年还从生态市建设及村庄环境整治建设专项资金中安排一定比例的资金,用于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各项补助。以上多项举措共同作用,较好地解决了资金筹措难的问题,充分调动了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的积极性。  

  因地制宜——一套切实可行的污水治理方法  

  相对城市而言,农村地区污水总量大、分布散、单位地区内数量少,很难形成规模化处理态势。为此,湖州市在农村的生活污水治理系统的建立工作中,始终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根据污水水质实际状况、城镇建设现状及工业发展情况,按照“一镇一策”的原则,科学确定镇级污水处理厂建设规模、项目选址,合理选择活性污泥法的A2/O(生物脱氮技术)处理工艺以及组合式氧化沟池型等成熟技术,既有效节约了工程造价、提高了水循环利用效率,又为后期管理带来了便利。与此同时,湖州市还紧紧抓住与浙江大学共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实验示范区的契机,积极依托浙江大学和相关科研院所的科研、技术优势,依据各村自然、经济、社会条件,因地制宜地采用了人工湿地法、阿科蔓技术法、氧化沟处理法、厌氧处理法和就近接入污水处理厂等农村污水处理新技术,着力构建起了多元化的城乡污水处理网络。截至目前,湖州市1069个行政村中,已有300多个行政村结合自身实际,因地制宜开展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建成1.5万套生活污水处理系统,日处理污水能力为1.5万吨左右,解决了15万农民的污水处理问题,占到全市农村人口的8%,极大地改善了村庄面貌和环境质量。  

  综合治理——一条走向富裕的生态康庄大道  

  农村污水治理工作涉及方方面面,不仅包括生活污水地治理,还包括农业生产过程中产生地污水治理。对此,湖州市始终坚持多措并举、综合治理,在抓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的同时,积极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140万亩,建立10万亩的示范区。2005年~2007年累计完成省定236个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排泄物治理,共建设厌氧发酵池1.12万立方米,年处理污水能力71.6万吨左右。同时,结合该市“百千”工程建设,积极发挥农村能源生态建设的技术优势,推进清洁能源工程建设。已完成清洁能源示范村建设,建设生活污水净化沼气池1.883万立方米,年可处理农村生活污水(含人畜粪便)220万吨,受益农户6.5万户,并完成45个省级“农户生活污水净化沼气工程示范村”的创建工作。  

  近年来,通过对农村水环境的治理,湖州市自然环境得到有效保护,生态资源得到有效开发。各地立足实际,结合独特优势,以打造旅游强镇为目标,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业,有效促进了当地社会经济的发展,正在成为广大农村地区走向富裕的生态康庄大道。  潘郁泉 龚辛陶 
  

中国建设报 

打印】【关闭】  
广西建设信息中心提供技术支持

电话:2260123 2260127 举报电话:0771-226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