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内容

【远长视点】关注“社会情绪反向”现象
2013/1/14 9:09:24

17,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发布了《社会心态蓝皮书》,显示我国社会的总体信任指标在2012年进一步下降,已跌破及格线。同时,出现一些本该同情却窃喜、本该愤恨却羡慕、本该谴责却赞美的“社会情绪反向”现象,值得我们反思。   一个社会的心态,就像一个人的心态一样,不但会决定着社会这个“肌体”能否正常、健康、有序发展,同时,还关系着“肌体”内各系统之间是否能够友好、平等、和谐地相处。

  今年冬季,一些地方出现的冻死流浪者事件,不断地触碰社会信任和公共道德底线,使得公众心态、社会情绪特别是网络舆论的信任度和忍耐度不断降低。

  各种负面情绪在扭曲人际、群体、阶层之间信任纽带的同时,还使得社会情绪表达走向反向。例如,某地一政府官员公车私用,途中遭遇车祸丧命。对于一个生命的逝去,本应给予同情,但此事件曝光之后,有网友的反应却是叫好、鼓掌、幸灾乐祸。把对官员违规行为的愤怒与对生命的尊重混在一起,这一事件无疑就是“社会情绪反向”的典型反应。

  “社会情绪反向”现象,不仅涣散降低社会成员之间的凝聚力、向心力,加剧阶层和群体间的分裂对立,最终也会波及到我们每一个人,让我们彼此失望,也彼此内耗,使得来自社会他人的温暖、善意、帮助都蒙上一层阴影,对社会情绪中的正能量是一种破坏。

  关注并正视“社会情绪反向”现象,而不是压制、忽视这种现象,我们才能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逐步完善我们的法治体系,树立法治意识,让公平正义的阳光温暖每个人的心。

  加快法治建设步伐,把社会行为纳入法治轨道,尽可能最大限度地减少“社会情绪反向”现象,有一个过程。要实现这一目标,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从自己做起,将自己的善意、信任和温暖传递给他人。应当坚信:生活是一面镜子,你对它微笑,它就对你微笑。



版权所有 广西远长公路桥梁工程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