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内容

【智能交通】清华大学交通研究所所长:交通改善限量不如限行
2008/11/1 13:53:25

    2008年10月15日,2009年中国汽车市场影响因素研讨会在京举行。研讨会由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中国汽车工程协会、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联合主办。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主任徐长明、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副秘书长韩镭、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助理秘书长杜芳慈、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副秘书长罗磊、中国进口汽车贸易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丁宏祥、北京北辰亚运村汽车交易市场中心总经理苏晖、清华大学交通研究所所长史其信教授、新华社资深记者张翼、北京青年报记者王晓坤、日本业界代表伊地知英己、新华社资深记者李安定、北京交通大学交通运输学院张晓东博士、北京新华信调查咨询公司汽车产业研究服务总监郎学红、汽车行业评论专家贾新光、中国消费者报郝庆丰、北京京宝行汽车销售公司董事长黄坤、百得利汽车集团董事长周小波、等多位业内专家和汽车企业代表参加了研讨会。以下是清华大学交通研究所所长史其信教授的发言:
 
交通改善限量不如限行
 
    非常高兴很少开关于市场方面的会议。今天听一些专家包括咱们很多厂商的一些发言,我也感觉到大家从汽车工业发展和市场联想的因素角度来估计一下北京今后经济特别是汽车发展产业这块是什么样的走向,包括好多国际国内一些相关的经济影响,包括金融危机的影响,国家相关政策的影响,我受很大启发,感觉到非常高兴。因为我是专门研究交通问题的,从我们这个角度来看,我是这么一个估计。不管是09年的汽车市场将来乐观还是悲观,我们一定要从客观的从市场规律和市场的角度科学的多方面进行这方面的分析探讨。
    今天这个会很好,不同观点拿出来探讨。再逐步分析,再做一些深入的分析研究,我感觉到,因为我们没有转研究,我感觉这个市场肯定是存在的,但是是不是说和头几年市场这么火爆,这个我没有去研究。但是目前的情况是什么,和头几年遇到的相当大的影响的分析因素就是国际金融危机影响,这个前提下可能多少都有国家经济发展包括汽车销售汽车工业发展可能是带来相关的影响。
    但是我也考虑到是不是因为这些因素,我们国家也会想办法应对我们目前国际商金融危机产生的各种各样的影响来规避。所以我们国家现在可能还没有套得这儿牢,所以也在想办法,其中一条就是扩大内需,内需来讲我感觉这一点的话有可能会在这个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我们很有可能宏观政策更应该灵活放宽,同时要击发市场销售,这点可能对我们今后的发展会有利。这是我的一个估计。但是是怎么个有利法?我想可能应该是在以前的发展趋势下可能趋于平缓,北京是比较早的时期开化,大家有购买的需求,国家没有设置各种限制,所以到现在有可能特别是经历这一段,奥运会这一段,各种环境使我们对购车用车和车量采用什么样的方式出行,在政府老百姓头脑里可能有重新认识,重新认识的角度可能会对购车也好采取比较理性的看法处理。所以我想可能是市场不会太大影响。但是也不能估计比原来还要好,要平稳这么一个观点。
    下面我想谈一下,关于刚才企业领导谈的国家实行但双号限行,包括现在有的提出来说是准备总量控制,我是交通管理研究这块,我也想谈自己的想法,首先一个是关于奥运会期间北京实行的单双号限行政策,两个月下来北京市民切身感觉到这个政策从比较直观的,切身的感受北京的天气变化还蓝天,环境好了,拥堵状况缓解大家解的很满意,所以在奥运会以后到底要不要延长或者是常态化引起了好多讨论。
    很多记者也采访,按理说我认为单双号限行不是一个搅动管理的长期的常态的管理政策,只是一个临时性的,在特殊情况下采取的一些特殊的方式方法。但是你要变成常态化以后带来很多可能牵扯到这个政策怎么执行,执行的法理解释要很好的搞清楚,所以我建议不要直接的作为一个强行的政策,作为一个政府的一个决定。应该变为整个全社会大家可能倡导有车族也高,无车族也好,能不能从感受奥运会这样的北京市民生活的环境的改善这个角度尽可能的树立起我们出行采用绿色出行的方式。当然我们从政府来讲更应该加大改善提高我们公交出行的服务。也不是说一天两天公交服务水平达到老百姓满意程度,不管怎么说奥运会期间我们采用单双号政策给我们公交发展有一个相当大的动力,一半的车不出行要用公交系统,北京公交政策战略方向加大公交系统投入,各个方面建设包括地铁还有车辆的运行间隔缩短等等保证运力,所以这个政策实际上也是推动了整个北京市基础设备建设,特别是公交系统建设。从我们奥运会很重要的一个遗产,我认为一个思想上是老百姓感觉到绿色出行的理念,第二个就是公交系统在这个期间大大提升了它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水平。如果按照这个模式再有10年8年,北京市能否打造非常完善的公交系统,包括换乘、停车,小汽车到地铁站停下来转乘车,那个时候不用政府强行规定出行,自动的转换公交车。这从政府角度和市民角度大家共同创造这么一个今后更好的出行环境。
    关于总量控制,总量控制问题我一直觉得又是一个非常敏感的一个问题,特别是北京市如果真是提出这样的政策的话可能在座大家都关心市场、销售这些问题,但是我总感觉它的出发点能够一年发10万辆车牌,能不能解决初衷,目的是要缓解道路拥堵,我估计不太现实。所以这个政策如果真是执行的话,真是要从政府要认真研究,尤其是北京,北京一开始属于汽车放开的一个政府,如果想收回紧缩政策的话一定要拿出充分的理由,否则的话会带来一种我们的政策会随时顺便的很难理解的这么一种情况。
    另外我解释一下,如果一个城市一开始采用这种,比如说我限制用什么方式,拍卖的方式也没完全控制住在上海因为少卖少发牌道路就不拥堵,很多的车在上海的车是在江苏、浙江有一些城市,在那上的牌,实际还在上海使,像刚才专家讲很可能北京有这个需求。因为大家趋势是每个家庭希望都有车,结果我现在该买了限制我买了,他必定逼着他考虑不在北京买,去买车在北京使,可是在北京使的是外地车,北京要研究外地车牌在北京使的相关的对应的政策,因为要配10万辆车,要是说10万辆车突破还买外地的,拿出政策限制,这无形中给交通管理增加了成本,出了这个政策,一没限制住,二想办法要补充政策,打出一套人力物力研究这个问题,这个政策要出台一定要考虑,认真研究。
    所以我倡议不要说车辆总量,车辆总量控制这个概念现在从发牌,每年控制多少车卖出去,从这个控制我觉得不要这样。不如把它改成车辆出行的总量控制。车不限制,但是出行这块想办法能不能让他少开车,用这么样一个政策我们想一想可能我们政府的工作思路有了,该干的明确的,老百姓通过公交系统完善可以改善,虽然我有车是不是每天要开车,那个时候更理性。从汽车拥有量角度,北京虽然350万辆,但是大大不如人家发达国家,九几年我们跟日本在一起搞一个共同研究,同样跟东京比东京人口和地理土地面积跟北京相差不多,他们在东京选择十字路口,我们选择北京的西单十字路口,我们看高峰期间通行能力多大,我们发现我们的通行能力不如日本,可是日本当时的机动车拥有量是我们的7倍,说明什么?说明不是说我们交通拥堵是因为车多的因素,是因为我们管理的因素,或者我们的基础设备该做的时候没有跟上去,所以这些年来正是因为北京市3年半左右100万车逼着政府下大决心改善出行环境。如果没有3年多100万车的发展很多人不会认真研究这个问题。这是一个经济发展带来的一个问题。是一个客观的问题,不是以人的位置为转移的问题,所以我们只能是根据社会的需求,解决的发展,原来老百姓生活体现在哪?改革开放以后80年代是冰箱、彩电、音响,现在这个时期是汽车、房子和理财。到了这个阶段了。
    我们觉得在这个情况下能够采用一些政策,我们同样做一个比较,国外机动车比我们拥有量大的多,但是使用的少,他把车开到火车站把车存那,星期六星期天一家子出去,我们不是,我们是从家门到学校到办公室一天老开车,我们创造好出行条件以后这个时候我相信北京市地铁建设争取在2012年达到300公里,2016年可能400公里,这个地铁网快速轨道网再加上快速公交系统跟上去,加上小区有公交线路,各种各样的出行条件方便了,大家有车是必然的,但不一定用车也是必然的。
 
 
 
版权所有 广西远长公路桥梁工程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