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内容

【区域经济】四川:十年迈出一大步-四川省省长蒋巨峰访谈
2010/1/16 10:43:30

  中央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10年来,四川紧紧抓住这一重大历史机遇,重点做好基础设施、生态建设、结构调整、科教兴川和改革开放“五篇文章”,奋力推动全省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四川省省长蒋巨峰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四川在西部大开发10年中取得了长足进步,从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发展质量的显著提升到人民群众衣食住行条件的改善,四川人民的生产生活方式已悄悄发生变化。
  记者:西部大开发10年,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四川的巨变,您怎么描述?
  蒋巨峰:西部大开发10年,四川省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向前迈了一大步。西部大开发之初,四川省总体上处于工业化的初期,现在迈入了工业化的中期阶段。具体看,2007年全省GDP超过1万亿元,是全国第9个跨入万亿元门槛的省份,2009年预计达到14000亿元左右,与1999年3711.6亿元比,翻了两番多;人均GDP从4473元上升到2008年的15378元。经济发展质量显著提高,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从1999年的204.5亿元增加到2008年的1041.8亿元;三次产业结构由25.4:41.9:32.7调整为18.9:46.3:34.8,第二产业提高了4.4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提高了2.1个百分点。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10年来城镇居民收入从5478元增加到12633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从1844元增加到4121元,都增长了1倍多。尤其是近年来我们通过大力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工业带动作用显著增强,10年来工业增加值增长了4.5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增长达24.5倍。
  记者:除了经济方面的巨变之外,与东部相比,您认为四川变化最大的是什么?
  蒋巨峰:西部大开发的过程,也是西部大开放的过程,是市场经济观念进一步深入的过程。10年来,在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带动下,广大干部群众的改革开放意识和市场经济意识不断增强,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得以确立,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和水平大大提高,四川全省的发展热情被充分激发出来。民营经济的迅猛发展是突出表现。1999年全省民营经济占GDP的比重仅为28.2%,2008年达到52.1%,10年接近翻了一番。在国企改革、财税改革、投融资体制改革、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和扩权强县试点等改革取得重大突破的同时,我们积极开展机关行政效能建设,实施政府部门绩效管理。2008年我们再次开展行政审批项目清理,审批事项由1122项减少到了486项,审批时限平均提速37.9%,成为全国行政审批事项最少的省份之一。所有这些,为企业投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这些年四川招商引资和承接产业转移取得了较好成效,2008年通过灾后恢复重建“感恩招商”、第9届西博会和港澳投资促进三大招商引资活动,共签了5000多亿元的合同,目前履约率90%以上。2009年西博会我们又签了4700多亿元的合同,目前也正抓紧项目的跟踪落实。全球500强企业已有145家入驻四川。
  记者:长期以来,“蜀道难”一直制约着四川经济社会的发展,现在蜀道还难吗?构建西部综合交通枢纽蓝图如何?
  蒋巨峰:西部大开发10年,在基础设施等方面,四川取得了显著成就。这些年,我们开工和建成了一大批能源、交通、水利、通信等重大工程,基础设施明显改善。目前我们进出川通道就已经有了15条。全省各种运输线路总里程达到23.1万公里,高速公路通车里程2188公里、在建里程2955公里,建成后将达到5100多公里。双流国际机场的客流量近年来一直稳居全国前5位,预计2009年可以达到2250万人,前不久还启动了第二跑道,成为全国第4个启动第二跑道的枢纽机场。
  为进一步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省委、省政府按照“打通通道、构建枢纽、完善路网、提升功能、支撑发展”的思路,作出了以建设出川大通道为重点,以成都主枢纽为中心,以区域性次级枢纽和节点城市为支撑,着力建设贯通南北、连接东西、通江达海的西部综合交通枢纽的重大决策。到2020年,全省铁路通车里程将达到8000公里,所有的地级市、自治州全部通铁路,到上海、沈阳等城市不到8小时;高速公路里程将达到8200公里,是2007年的5倍;港口集装箱吞吐能力将达到300万标箱,是2007年的60倍;民用机场17个。形成包括18条铁路、21条高速公路和2个水运航道的进出川通道,基本建成承接华南华中、连接西南西北、沟通中亚南亚的西部综合交通枢纽。随着西部综合交通枢纽的加快建设,到那个时候将不再是“蜀道难”,而是“蜀道通”、“蜀道易”了。
  记者:四川是长江流域的重要水源涵养地,也是全国生态建设核心区和生物多样性富集区,生态地位十分重要。西部大开发10年,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在保护生态环境方面取得了哪些成就?
  蒋巨峰:四川地处长江上游,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责无旁贷。1998年、1999年,我们先后率先启动了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和退耕还林工程,并相继实施退牧还草、湿地保护、水土流失治理、川西北防沙治沙、城乡绿化等一批重点生态工程,生态建设取得重大进展。10年来,我们对2.88亿亩天然林实施了管护,累计完成退耕还林2777.4万亩,退牧还草7500万亩。全省森林覆盖率达到30.8%,比2000年提高6个百分点。治理水土流失面积667.5万亩,从我省流入长江的泥沙减少了46%。在为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作出重大贡献的同时,城乡人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也得到很大改善。比如,2009年全省24个城市中有21个大气环境质量达到国家Ⅱ级标准,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83.1%。
  记者:过去的10年是四川经济发展最快的10年,那么人民群众从中得到了哪些实惠呢?
  蒋巨峰:实现公共产品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一直是我们努力的目标。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政府财力的逐步增强,我们对民生支出也在持续大幅增加。2000年全省财政用于民生保障的支出310亿元,2008年达到2135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达到72%。尤其在实施重大民生工程上加大了投入力度,2007年全省开展“十大惠民行动”,财政支出367.69亿元,2008年实施“八项民生工程”,财政支出501.35亿元;2009年实施“八项民生工程”,年初计划安排的资金为726.7亿元。随着民生工程的大力实施,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例如在教育方面,10年来我们持之以恒地大抓教育,尤其是在民族地区教育发展上下了很大力气,通过实施民族地区教育发展十年行动计划等,逐步改变民族地区教育发展薄弱的状况,努力实现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2008年全省“普九”人口覆盖率已达99.6%。
  记者:四川灾后恢复重建进展情况怎样?“三年任务两年基本完成”的目标能否实现?
  蒋巨峰:截至2009年底,纳入国家灾后重建总体规划的29704个项目,已开工27871个,占需重建的93.9%;其中竣工20400个,占需重建的68.7%。概算投资9385.97亿元,已完成投资5551.6亿元,占概算投资的61.3%。我们优先抓城乡住房、学校、医疗卫生机构等民生项目的重建,农村住房重建已全部开工,完工127.57万户,占需重建的99.8%。除余震等因素导致新增重建户以外,预计春节前后受灾农村群众能够住进新房。城镇住房重建已开工25万套,占需重建的97%,其中完工17万套,占需重建的66%,预计2010年5月底前能基本完工。学校重建已开工2972所,占需重建的99%,其中完工2237所,占需重建的74.5%。同时,基础设施、产业、生态等重建工作也正加快进行。
  按照中央“用两年时间基本完成原定三年的目标任务”的要求,我们计划2010年9月重建投资和项目完成85%左右,力争2010年底完成投资90%、完工项目达到98%左右。按照这个目标,我们对工作方案进行了细化分解,同时将进一步加大督促检查力度,确保按时保质保量完成灾后恢复重建任务。
  从现在到2020年,新的10年正是四川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有了10年西部大开发的发展,我们有信心和决心在未来的10年中,再上一个新台阶。
  
 
 
 
版权所有 广西远长公路桥梁工程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