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灾情 | 关怀 | 救援 | 反思 | 感动 | 重建 | 评论 | 小常识 | 视频
要及时对刘小桦们以心理救助
2008/5/22 15:45:44   来源:中国网
   5月13日夜晚,温总理在绵阳九洲体育馆看望了羌族孤儿刘小桦,温总理带着硬咽的叮嘱和刘小桦不断哭泣的一幕,让亿万国人为之感动。16日,刘小桦在接受心理学家治疗时痛苦地说:“我说不出来,我不想去想,求你别让我去想了。”心理学家赵国秋感叹道:“我从事了30多年的心理辅导工作,刘小桦是我接触过最为艰巨的案例……从心理学上来讲,这是一种复合性心理创伤。”(见5月17日《广州日报》)  

    对刘小桦们以心理救助是刻不容缓的。救灾中救人第一位,对幸存者和目击者而言,对他们进行心里救助也至关重要,且是越早越好。报道中赵国秋认为,心理危机最佳时间在危机事件发生的24小时至72小时,越往后,心理创伤就越难医治。  

    “刘小桦们”的数量是庞大的。据新华社17日报道,中国社会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所长张侃16日在“我要爱”心理援助行动新闻发布会上说,地震灾难幸存者和目击者,以及10多万救援人员、大量现场记者,心理都会受到很大影响,急需心理救助。灾区儿童、青少年尤其是救助重点之一。他们缺乏足够的认知能力,受到的刺激更大,如果处置不力,负面的心理症结会成为他们今后成长的障碍。  

    对刘小桦们以心理救助,是一个专业性极强的工作,需要专人来完成。据心理专家称,未掌握心理辅导技巧的志愿者很可能越劝越糟,有些话绝对不应对灾民说。  

    然而事实情况如何呢?赵国秋称:现在我们这支才20来人的专家队伍(由卫生部从全国各地抽调了二三十位心理专家组成),与如此多的需要帮助的孩子来讲,是远远不够的,而且不仅是孩子们需要心理治疗,很多大人也一样需要的。他呼吁全国更多的心理专家赶赴灾区来,心理救灾同样刻不容缓。  

    所以,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组织起数量相当的心理救助队伍,完成对刘小桦们的心理救助,是当务之急。  

    以笔者的关注,上海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心理学教授张结海,是最早一批倡议对震灾幸存者和目击者进行及时心理救助的专家之一,比如他在震灾第二天就写出了《救灾,救人更要救心》的文章。  

    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时他再次系统地阐述了自己的观点(见17日该报)。比如,他建议空投一些收音机给灾民,让他们能收听到外界对灾区、灾民的关心和帮助;对专业人士人手不够的问题,他建议可以给前往灾区的医疗人员每人紧急发放一些心理治疗的小册子,同时政府也可以印刷一些小册子,分发给受害者,教会他们如何自我救助;在广大农村地区,要充分发挥村干部、党员干部、老师、医护人员的作用,对他们进行培训,哪怕是简单的培训,然后让这些受过培训的人对整个村庄的农民进行心理辅导;与此同时,要利用群体治疗的方式,给予新闻工作者、医护人员、武警等以心理治疗,把受害者的负面情绪发泄出来;等等。  

    抗震救灾是一个全方位、多角度的过程,我们在做好救人、防疫、捐助等主流工作的同时,也应该投入一定的资源、时间和精力,关注心理救助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把握好心理救助的规律,确保刘小桦们都能及时得到适合他们的心理救助,最大限度地降低震灾对他们的影响。(李记)   

打印】【关闭】  
  + 图片动态 更多>>
北川20余套民居重建设计方案出..
广西建设系统抗震救援队返桂(组..
广西一批环卫设备及时发往四川灾..
宋继东厅长赴四川灾区看望慰问..
自治区建设厅广大党员踊跃交纳..
主办:广西壮族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承办:广西建设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