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灾情 | 关怀 | 救援 | 反思 | 感动 | 重建 | 评论 | 小常识 | 视频
  反思
·对3个地震灾害严重的县镇房屋倒塌毁损情况的调研与思考 (10.08)
·地震时劣质预制板就是棺材板 (09.19)
·天然气“压”出汶川大地震? 专家:无科学依据 (09.18)
·跨度比较大的学校教室顶层的横梁抗震能力相对薄弱 (09.10)
·莫让传统工艺后继无人 (08.27)
·关于灾后恢复重建规划用地问题的思考 (08.13)
·我国古代救灾防灾的经验教训 (08.04)
·灾后重建要把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08.04)
·日本的地震危机管理及灾后重建 (08.04)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从汶川大地震浅谈建筑物抗震设防 (08.01)
·再论汶川灾后重建规划编制理念———写在唐山“7•28”大震32周年之际的联想 (08.01)
·台湾9•21地震博物馆主持设计建筑师邱文杰:让“记取”成为重建家园的力量 (07.29)
·震后重建凸显无障碍设施建设 (07.24)
·联合国拟制订《成都减灾纲要》并全球推广 (07.24)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风景园林所所长贾建中:公共绿地建设要兼顾应急避难功能 (07.18)
·《瞭望》文章:抗震设防应注重“三结合” (07.09)
·唐山地震恢复重建的教训与经验 (07.08)
·科技防灾减灾成两院院士大会上焦点问题 (07.08)
·专家:放弃研究地震预测转向加强抗震能力不合国情 (07.04)
·周福霖:灾后重建应推广运用隔震技术 (07.03)
·地震灾害频发 智利防灾救灾措施值得借鉴 (07.03)
·墨西哥震后房屋加强抗震能力重建注重规范化 (07.03)
·灾后重建:洛杉矶灾后重订抗震标准 (07.03)
·厦门市规划局局长赵燕菁:制度设计与产权重建是当务之急 (07.03)
·从“最牛民房”反思制度设计 (07.03)
·一位唐山震后规划参与者建言:生命线工程不容忽视 (07.02)
·同济大学专家称房屋朝向影响抗震度 (07.01)
·“灾后重建与防灾减灾”成城市规划热点话题 重建必须尊重科学尊重自然 (06.27)
·清华大学常务副校长陈吉宁:水安全应急保障亟需加强 (06.27)
·专家点评汶川地震重灾区建筑物损毁现象 (06.26)
·能量大烈度强 专家详解汶川大地震(下) (06.26)
·能量大烈度强 专家详解汶川大地震(上) (06.26)
·唐山忠告:别重演我们重建的教训 (06.26)
·专家:地震巨大的破坏力是损毁房屋的罪魁祸首 (06.26)
·努力提高我国住房抗震能力——汶川大地震后一名建筑工作者的思考 (06.26)
·避灾规划编制不可少——访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风景所所长贾建中 (06.26)
·灾后重建应考虑长远利益 (06.25)
·地震规划专家聚焦灾后重建 (06.25)
·汶川地震的启示与思考座谈会在京召开 (06.23)
·人民日报 :灾后住房重建七道题 (06.23)
记录总数:86 总页数:3 当前页:1<<<-1--2--3->>>
  + 图片动态 更多>>
北川20余套民居重建设计方案出..
广西建设系统抗震救援队返桂(组..
广西一批环卫设备及时发往四川灾..
宋继东厅长赴四川灾区看望慰问..
自治区建设厅广大党员踊跃交纳..
主办:广西壮族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承办:广西建设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