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我们不重视生命,而是太相信自己不会遇到这种灾难;不是不想学习安全知识,而是机会不多,内心存有“无所谓”消极思维。
12日下午,四川汶川发生7.8级强烈地震的时候,我正在电脑前写稿,感到地板在摇晃,窗前的晾衣架也来回晃荡。我意识到发生地震了,而这时的我竟不以为然走到阳台,想看看窗外有什么反应!事后从单位得知,多数同事对“晃荡”没有采取紧急避护措施。
稍后半个小时看到了消息:“温家宝总理赶赴四川地震灾区”,也看到了地震发生后第一时间如何保护的措施:“一旦发生地震应立即关闭煤气和电闸。若住在平房,且离门很近,则应冲出门外。所有室内人员在初震过后,都要尽快撤出,在广场、公园等地,以避余震。”
反思自己在这场突发灾难中的应对行为,灾难意识竟如此淡漠麻木、不以为然,真可以用“不及格”来判定。
自己的灾难意识如此麻木,是因为从小接受的教育中,根本没有地震等公共灾难的演练和常识讲解。怎样判断地震?地震中如何逃生?我一点也不知道。知识盲点造成了灾难意识的淡漠和麻木。
按说,如果政府及时提供地震信息预报,提供灾难演习的机会,注重灾难意识培养,上述无知无畏的荒唐行为也不会发生。遗憾的是,地震前夕,笔者也未得到任何地震预报信息(可能是气象预测还不能达到这种先知性和准确性),多数人成了“信息聋子”、“信息瞎子”,灾难意识麻木现象也就会自然发生。
不是我们不重视生命,而是太相信自己不会遇到这种灾难;不是不想学习安全知识,而是机会不多,内心存有“无所谓”消极思维;不是经济能力达不到,而是思想重视达不到。就像重大火灾吧,事后,我们就忘记了死亡者的教训,这种教训没有被强力推行和灌输,而只是保存到了档案和总结中,造成经验悬空。
我相信通过亲身经历,自己的灾难意识和自保措施都能得到提升,也希望绝大多数普通群众都如此。这也提醒政府有必要将地震、海啸、台风之类的自然灾害常识,通过行之有效的方式进行传播,提升公民的灾难意识。如果有可能,气象部门为群众提供准确、及时的灾难预报,尽可能让社会大众防范于未然。(刘克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