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灾情 | 关怀 | 救援 | 反思 | 感动 | 重建 | 评论 | 小常识 | 视频
我们如何在改革开放的时代抗震救灾
2008/6/2 11:51:43   来源:人民网
    人类难以完全避免自然灾害,中华民族多灾多难。据邓拓早年所著《中国救荒史》统计,在我国清代不足300年间,自然灾害多达1121次,其中旱灾201次,水灾192次,地震169次,雹灾131次,风灾97次,蝗灾93次,霜灾、雪灾74次;欠收造成的饥荒90次、瘟疫74次。按书上的统计,笔者算了笔账,以清代为例,我国平均每年有三四次自然灾害,两年多一次地震。当年灾害造成多大损失?人们怎样救灾?想想那个生产力极为落后的时代,令人不寒而栗。  

    今年汶川发生的大地震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救灾难度最大的一次地震。造成的同胞伤亡和财产损失举世震惊,全国军民抗震救灾的壮举可歌可泣。面对灾难,抚今追昔,在诅咒灾害之无情,痛惜伤亡之惨重的同时,也使人看到在今天,在改革开放的新时代我国综合国力包括“硬实力”和“软实力”之增强,看到全国军民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领导下抗震救灾能力之增强,看到改革开放伟大事业在我国这块古老土地上焕发出的生机和希望。  

    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几十万的人员伤亡和失踪,一千多万受灾群众的安置,天文数字般的财产损失,数不尽的倒塌房屋、桥梁和隧道,时刻威胁着群众安全的疫病和堰塞湖……这是多么大、多么难、多么急的事!这像打一场相当规模的战争,这是一次中华民族的紧急动员。人们看到,从总书记、总理运筹帷幄、亲赴前线,到解放军、武警部队、公安干警,抢险突击队、医疗救援队、志愿者,送粮、送水、送帐篷,真是万众一心、全力以赴,而且速度之快捷,调度之科学,效果之显著,有目共睹。试想,倘若没有强大国力,怎能如此有效救灾?  

    人们看到,在这次抗震救灾的斗争中,既发扬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不仅体现了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而且我们扩大开放,接受外援。过去,国人比较熟悉的是我们对外援助,接受外援较少,包括在我国发生严重自然灾害的时候往往也很少接受外援。所谓“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主要对国内说的,如今扩大到全世界。我国主张和平、进步、发展,倡导建立和谐世界。“四海之内,皆兄弟也!”你有难,我支援;我有难,你支援,合情合理,天经地义。在地震发生之后,人们看到,俄罗斯、日本、韩国等国家以及香港、澳门、台湾同胞的救援队、医疗队赶来了;人们看到,许多国家人民包括华人、华侨慷慨解囊,捐钱捐物,美元、欧元、日元,帐篷、衣服、药品,源源送到中国;人们看到,美国总统、英国首相、越南总书记等外国政要纷纷到中国使馆吊唁,表示要提供援助。外援减少了中国的损失,减轻了受灾群众的苦难;中国感动了世界,中国人民感谢世界。  

    人们还看到,从地震发生到整个救灾过程,媒体及时报道,公开震区信息,有一说一,把一切摆在阳光下。及时、真实、全面的报道有利于抗震救灾。中国发生的灾害,中国人民遭受到的苦难,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领导人民救死扶伤、重建家园的情况,包括工作中出现的某些问题以及遇到的某些困难,让全世界知道。因为,发生大地震是事实,中国人民全力以赴抗震救灾是事实,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执政为民、以人为本是事实,而事实胜于雄辩,事实也改变偏见。  

    “天有不测之风云,人有旦夕之祸福”,对旱灾、水灾、雪灾、风灾、震灾等自然灾害,虽说要积极预防,但也难免发生。这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我们只有“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奋力抗灾。今天,我们是在改革开放的时代抗震救灾,改革开放促进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增强了我国抗御各种自然灾害的能力。这是全党、全国人民坚持改革开放伟大事业的结果,也是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保证。(李德民)  

打印】【关闭】  
  + 图片动态 更多>>
北川20余套民居重建设计方案出..
广西建设系统抗震救援队返桂(组..
广西一批环卫设备及时发往四川灾..
宋继东厅长赴四川灾区看望慰问..
自治区建设厅广大党员踊跃交纳..
主办:广西壮族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承办:广西建设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