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汶川8.0级大地震,顷刻间夺去了数万人的生命,也使数百万人无家可归。住房与城乡建设部计划在地震灾区建造100万套过渡安置房,以尽快解决灾民住房问题。
四川集结
“我宣布,北京市抗震救灾援建灾区首批过渡安置房工程正式开工!”5月22日下午5时许,四川省安县花荄镇,北京建工集团抢险救灾工程建设指挥部总指挥丁传波,发出了“进攻”的命令。北京建工集团紧急调兵遣将,安县花荄镇、永安镇、江油市太平镇等数个战场迅速形成。
5月25日早7点,刚刚投入使用的北京首都机场T3航站楼大厅10号入口,在2005年建设“小汤山非典医院”过程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北京六建集团公司总经理吴恭成,带领支援四川地震灾区第一批8名“先遣”队员集结。飞机上几乎都是来自各大建设集团和安置房生产厂家的人员,认识的,不认识的,谈论的都是关于安置房建设的话题。
由于飞机晚点,北京六建集团的八名“先遣”队员到达绵阳时已是中午12点,行李刚刚放下便遭遇了一次强烈的余震。但是下马威没有吓住这支能征善战的队伍,简短的中午饭成了明确分工、落实责任、人员落实、材料采购的部署会。
下午3点左右,北京市抗震救灾援建工程指挥部紧急会议结束后,几大公司的领导一起驱车前往建工集团四建公司,来到江油市五星村的施工现场,进行现场考察和任务分配。当人们正在认真地对施工工序、物资供应、流水段划分等内容进行激烈讨论时,“地震了!”再次听到周边百姓的叫喊声。
这时,只见路边的电线杆不停地左右摇动,带动着电线发出一种奇怪的声音。现场的人们赶紧向路中走了走,很快又把精力集中到施工问题的讨论中来。
5月26日上午9时,建工集团、住总集团及新兴集团的多家单位,在震后成为危楼的当地建设大厦前接受任务。随着任务的一一对应分配,聚集在一起的人群逐渐缩小,领到任务的单位迅速赶往施工地点,马上展开施工前期紧张的考察工作和各项准备工作。
战斗打响
北京六建集团公司施工所在地位于江油市太平镇红庙村。江油市建委和规划局的领导在即将开工建设过渡安置房的田头,对现场情况和相关协调工作进行了简短的介绍。农田、苗圃、稻田、池塘、养猪场、生产用房、灌溉水渠一应俱全,地势由高至低。
前天预报的暴雨并没有如约而至,反而烈日当头。8名“先遣”队员,兵分三路对现场进行深入勘察。经历了一个多小时,在只有不足30厘米宽的田埂上的行走之后,所有人均已汗流浃背。把勘察情况进行简短的情况汇集后,北京六建吴恭成总经理和郝建华经理进行了总体部署。
下午,施工单位与当地政府部门间的协调会,同样是在成为危楼的红庙村村委会办公室召开的,在互相自我介绍并留下联系方式后,就变成了解决问题的讨论会。北京建工三建、北京六建集团公司、北京住总、北京新兴集团成为红庙村战役的主力军。
这片安置房是四川江油市地震后4片安置房中面积最大,也是最晚一块开工的,占地面积为2216亩,建成后约能安置住户23789户,安置人数为69567人。此过渡安置房区域完全按照正式兴建小区进行设计:预留并将建设正式小学至初中九年制学校和市级中医医院;设置临时商铺、粮店、社区管理处和治安管理处;利用区域内原有苗圃作为安置房区域内绿地;保留原有水系,确保周边农田灌溉。规划设计中处处体现着人文关怀,处处体现着政府对灾区人民的关爱。
当天下午,北京六建集团公司总经理吴恭成和前方总指挥郝建华亲自带领管理人员和工人,在工地边的马路上开始安营扎寨,短短几个小时后,30余顶帐篷一字排开。
5月27日一大早,趁着设计图纸尚未送到,各施工单位兵分多路开始了材料采购、人员调配等前期准备工作。
下午4时,5000套安置房的近450亩用地已全部平整完毕,速度之快令人难以想象。同时,15套安置房所用材料全部运抵现场,图纸已经出炉,测量放线工作快速跟进。
“同仇敌忾”
建工三建在花荄镇施工的安置房最早开工,在五星村也全面展开,各个施工现场捷报频传,北京六建的将士们早已按捺不住。
5月28日早7点,当人们经过一夜休整准备甩开膀子大干一场时,却发现一个装载安置房建材的集装箱斜卧在进入工地的唯一通道上。原来晚上因水渠周边地面下陷,造成一辆货车车身发生倾斜,导致集装箱滑落。
好在多方联系后吊车及时赶到。只见一个瘦小的身影迅速攀上集装箱,一把抓住垂下来的钢丝绳,准确钩住集装箱上的钢环,随后上来的人们分别快速地将其它三跟钢丝绳牢牢抓住集装箱。“把铲车叫过来,一边拽一边推!”最早上去的那个瘦小的老人大声喊道。
通道打通了,第一个上去的人是北京六建集团公司援建前线指挥部的总指挥郝建华。这位年轻时就有“拼命三郎”之称,在急、难、险、重任务中总是担任总指挥,虽然有椎间盘突出的老毛病,但走起路来总是将年轻人甩在后面的57岁老人,再次令在场的人折服。
为了便于联系,也为了降低通话费,北京六建前线指挥部要为每一名管理人员购置当地电话卡。当地移对此事给予了高度重视,迅速调配电话卡,将每张卡的20元钱的卡费全部免掉,同时还要为北京六建建立一个网群,内部只要拨打内部小号即可实现通话,且双向免费。为不影响现场施工,经理亲自带队到现场办理办卡业务。
30日,北京人民医院的前线医疗队得知北京六建在江油施工,特意赶来对卫生防疫、人们工作生活情况进行摸底了解,同时派一名医生和护士长驻施工现场。
当地会昌村的支部书记,亲自将两袋大米送到北京六建生活区,并主动帮助协调当地与施工单位间的关系;当地村民更是看到施工缺少一些小工具的时候,主动从家里拿来;小卖部的老板一看是参加援建的人员来购物,每次都要抹去几角钱。
大难面前感受大爱,无论是当地人还是来自不同省市的人,他们都有着一个共同的目标:让灾区人民尽快住进安置房。
快速挺进
地震发生后,我们的解放军、武警官兵用自己的血肉之躯谱写了壮丽的诗篇。在灾后重建的各个施工现场,每天也同样涌现出大批的先进人物,他们同样用自己的汗水,成为灾区人民的坚强后盾。
北京六建集团公司总经理吴恭成在四批管理人员实现集结后,召开了动员大会。“国难面前,我们责无旁贷!在四川我们代表北京,在现场我们代表北京六建!”
前线总指挥郝建华双脚磨起了泡,可57岁的他仍然是起得最早、睡得最晚的人,血糖低了头晕的时候就喝口饮料,或是吃块糖。将母亲看病日期推后,主动请战到一线的杨志,因连续几天休息不好,加之5月29日的雨后降温,发起了高烧,可他一会儿也没有离开工地。物资供应部长李宝山24小时盯在现场,收料买料,嗓子都快说不出话来……四川灾后重建的各个施工现场,活跃着一支支优秀的团队。
在援建现场,平整场地、铺设级配沙石、支模板、浇筑混凝土、搭建安置房,一道道工序衔接有序,一班班人马昼夜奋战,一辆辆施工车辆穿梭,一个个重建工程快速掘进。
特殊的时期,特殊的使命,特殊的群体,特殊的战斗。有这群钢铁般的建设群体,我们相信,灾区人民住进安置房的时间不会遥远。王加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