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灾情 | 关怀 | 救援 | 反思 | 感动 | 重建 | 评论 | 小常识 | 视频
专家解读:地震预警作用有多大?
2008/6/19 21:54:42   来源:解放日报
   日本东北地区14日发生了里氏7.2级地震,日本气象厅在地震发生前10秒发出紧急地震预警。地震预警作用有多大?我国是否也有类似的预警机制?上海防灾减灾研究所副所长罗奇峰教授,以及相关地震学专家对此进行解答。    

    问:什么叫地震预警?

    答:地震预警不是地震预测或预报。地震预警是指在地震发生以后,根据纵波和横波之间的时间差,和地震波“赛跑”,来赢取提前预警的时间。

    地震发生最初时,跑得快的是强度较小的纵波,速度约每秒7公里,而破坏性更大的横波由于传播速度相对较慢(约每秒4公里)则会延后数十秒到达地表。深入地下的探测仪器检测到纵波后传给计算机,即刻计算出震级、烈度、震源等大致信息,有关部门可以抢在横波到达地面前10余秒通过电视和广播发出警报。电视广播依靠的是电磁波,它的速度比横波速度要快得多。预警体系的有效运转,依托于一个强大的地震监测网络,有资料表明,日本的地震台网是1000多台/万平方公里,密度相当高。

    问:地震预警系统的效果如何?

    答:预警系统的原理决定了其提供的应急时间是有限的,一般在10秒左右。在这段时间内,我们可以停止高速列车、从电梯撤离、终止或保护关键仪器和设备、将人员撤离到安全地带等,但也仅限于此,不能把预警的作用一味夸大。事实上,在此次日本地震中,靠近震中的岩手县奥州市和宫城县栗原市,预警与强地震波几乎同时出现。

    这也反映了预警系统的规律:越是接近震中,能提供预警的时间就越短;离震中越远,提供的预警时间越长,但意义也随之削弱。另外,地震预警因为求“快”,对地震大小、震源等信息的判断不一定完全准确。因此学界至今仍对地震预警持不同意见,支持方认为它能有效避免损失,反对方则认为它需要长期的人力物力投入,效果却有限。从长远看,加强房屋抗震设计,是更有效的抗震自救之道。

    问:我国这方面的部署如何?

    答:目前,仅有罗马尼亚、土耳其、墨西哥、日本和我国台湾省拥有投入使用的地震预警系统。一般来说,开发地震预警系统的地区,有如下特点:地震发生频繁;有较强经济实力;设防区域小,预警价值高。

    部署地震预警系统,是一个整体的社会工程,并不是简单的技术问题,需要综合考虑科技因素、经济因素和社会因素。比如,该由谁发布预警信息?收到信息后,一个普通的高速列车驾驶员是否有权马上停车,还是要先向上级汇报?预警来了,人群如何有效疏散?如果预警不准,如何避免“狼来了”的心理效应?只有解决了这些非技术层面的问题,一套完备的预警机制才有可能真正发挥作用。

    我国幅员辽阔,地震台网的密集程度不可能像日本那么密集,建立全国范围的预警机制也没有必要。国内也正在考虑在重点区域,例如地震多发带的高速列车沿线、人群密集处等方位建立预警机制。


打印】【关闭】  
  + 图片动态 更多>>
北川20余套民居重建设计方案出..
广西建设系统抗震救援队返桂(组..
广西一批环卫设备及时发往四川灾..
宋继东厅长赴四川灾区看望慰问..
自治区建设厅广大党员踊跃交纳..
主办:广西壮族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承办:广西建设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