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筑施工遭遇地震避险自救常识 |
|
2008/6/25 10:10:43 来源:中国建设报 |
编者按
汶川大地震发生后,灾后重建逐步展开,但在一些建筑工地上,从业员工害怕余震,心理恐慌,畏惧高空作业,产生了一些抵触情绪,这对安全生产十分不利。在这种情况下,陕西省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总站副总工程师边尔伦立即编写了《建筑施工遭遇地震避险自救常识》一书,图文并茂地介绍了在施工现场如何避险自救,并自费印刷了2万余册免费送往灾区。现摘编部分自救常识刊登,希望更多的读者从中学到自救避险的知识,在地震来临时远离危险,确保生命安全。
建筑工地80%以上的作业都是高处作业,在建工程施工时,多个楼层往往都堆有施工材料或设施,建筑物外围还有脚手架、转料平台等。如遭遇地震,就容易对作业人员造成伤害。重视对建筑工地从业人员进行遭遇地震时的紧急避险自救常识教育,就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在地震或其他自然灾害发生时,给人员带来的伤害。
建筑工地地震避险教育
1.进场三级安全教育,应将地震避险自救常识教育也纳入其中。
2.相信政府发布的权威地震信息,不听信、不传播流传的小道地震信息。
3.进入工地戴好安全帽,高处悬空作业时挂好安全带,能有效地防止生产事故和地震灾害带来的人身伤害。
4.建筑工地的电力设备要保持完好,并备用应急发电设备。
5.建筑工地要制订地震救援预案,组建应急救援队伍,定期组织避震演练。
6.建筑施工安全应急通道的位置应随施工现场变化而改变,随进度延伸,并有醒目的安全标识。
7.为了保证施工电梯在运行中突遇紧急情况下人员的逃生,应对只有停靠在进料楼层才能开启的施工电梯吊笼门,增加手动开启功能。
个人避险自救常识
在建筑施工作业中遭遇地震,可按照当时作业情况、位置与环境,参考下列避险自救常识,随机处理。
1.在脚手架或独立悬空作业时,保持镇静,抓住身边牢固的设施;观察环境,以最快的速度离开悬空作业面,回到建筑物里;靠近建筑物中心部位的柱子、剪力墙处,疏散到柱距较小的现浇混凝土顶板下方。
2.在作业层施工时,快速由四周向建筑物中心方向集中,寻找已经固定好的模版、支撑体系下方,采取双手抱肩墩式姿势,尽量避开塔吊吊臂的下方位置;浇筑混凝土作业应立即停止,防止现浇板混凝土堆积,造成支撑体系集中荷载过大,失稳坍塌;支撑模板、绑扎钢筋作业,应向已经固定的模板和支撑架处靠拢,远离不稳定的模板或竖向钢筋柱等不稳定物体。
3.在塔吊驾驶室时,立即停止作业,关闭电源;抓牢驾驶室稳定的设施;镇静观察周围环境;快速从驾驶室下到塔身;选择最佳线路回到建筑物或下到地面。
4.在建筑基坑作业时,快速从基坑四周向中心方向转移;依托坚固稳定的墙体、设施、设备,采取双手抱肩下蹲姿势;注意观察塔吊和高处物体倒塌的方向,随时做好躲闪准备。
5.地面作业时,以最快速度跑向安全地方,防止高处坠落物伤害。
6.夜间施工时,原地保持稳定,抓牢临近牢固物;保持工友间相互联络;启动现场紧急备用照明;向预定的安全通道疏散。
7.在施工电梯运行时,电梯操作人员要立即停机关电;指挥乘梯人员采取双手抱肩蹲式姿势;观察环境,紧急向最近的楼层通道疏散。
8.电气焊作业时,迅速关闭火源、气源、电源;就近依托稳固的设施,迅速躲避。
9.砌筑隔墙或安装设备时,立即将安装的材料或物体放到稳定的位置;离开脚手架、隔墙等不稳定的物体,疏散到小开间或靠近柱子。
10.在办公室或宿舍时,先依靠较坚固的柜子、桌子、床铺躲避,再适时跑出。
11.在食堂作业时,先关闭气源、电源,依托附近牢固物体躲避,再适时跑出操作间。
12.地面输送泵混凝土时,立即关闭电源,停止输送,防止上部混凝土堆积,造成坍塌。边尔伦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