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灾情 | 关怀 | 救援 | 反思 | 感动 | 重建 | 评论 | 小常识 | 视频
灾后重建应考虑长远利益
2008/6/25 10:20:09   来源:中国建设报
 汶川大地震灾难,给城镇建设敲响了警钟。地震发生在川西山地边缘,中心在汶川,并以岷江谷地为中轴向外传播。受灾最严重的,是谷地内及山口地带的城镇,如都江堰、映秀、汶川、北川、青川。如果这些地区是农村而不是城镇,人口密度低,所造成的伤害和损失就会显著减轻。所幸的是,近在咫尺的成都、绵阳等大城市基本上没有受到危害。如果都江堰是成都,则灾难将难以想象。所以,城镇,尤其是大城市,抗震防灾是一项长期任务,不能放松,因为我国是一个地震多发的国家。为此,对四川及周边省份地震灾区的重建工作,提出以下两点建议。  

  一是重建与转移人口相结合。川西山地生态脆弱,环境承载能力有限。由于历史原因,位于边缘山区的岷江中上游谷地(包括其他河流谷地),人口积聚较多,形成了一连串的小城镇。然而,岷江谷地狭窄,空间有限,很不利于城镇发展和大规模的社会经济活动。因而,应借这次重建的机会,顺势把人口迁移出来一部分,以减轻岷江谷地及其他受灾山区的生态压力。这次迁移安置,可走市场化和城镇化相结合的道路,支持和鼓励受灾山区的中青年人到平原地区的城镇打工就业,安家落户。考虑到社会经济联系和迁移成本,外迁目的地应就近以成都、绵阳、宝鸡、西安等大城市及附近城镇为主。落户地政府应积极提供帮助和指导,中央政府可给予部分资金支持。原则上,除了都江堰、什邡等位于山口外或山地外缘的受灾城镇和农村及山区少数民族村寨可原样恢复重建外,山沟里的其他城镇和村庄应尽量压减重建规模。像遭受破坏极其严重的北川县城,只能外迁重建,并顺势把山沟里的人口疏散出来。疏散并重建后的山区,农村以生态农业为主,城镇以旅游和社区服务为主,人口密度大幅度降低,转变为生态型的生产-生活方式。  

  二是增强重建城镇的抗震防灾能力。岷江谷地(包括附近其他河谷地区)狭窄,两侧山体多为砂页岩组成,风化严重,很不稳定,容易发生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再加上这里正处于青藏高原东缘龙门山断裂带和武都—马边地震带上,受地震威胁大。所以,受灾城镇的重建,必须增强抗震防灾能力。首先,降低建筑物的密度,使每一栋楼房周围都要留出足够的空间,以免发生地震等地质灾害时相互牵连。其次,控制建筑物的高度。原则上,山区受灾城镇不应再建高层楼房,普通民宅以平房和两三层楼房为主,最多不超过五层。再次,提高建筑物的抗震标准,以抗八级地震为宜。最后,在城镇内外尽可能地增辟应急避难场所,以备不测。  

  同时,从汶川地震灾害中,全国城镇化和城镇建设也应吸取教训,有两点建议。  

  第一,控制城镇建筑密度。我国人多地少,城镇发展走集约型道路,节约土地成为城镇建设中的一项原则,是科学和合理的。但是,照搬香港和新加坡的经验是不足取的。原因是,香港和新加坡受土地空间的约束是刚性的,只有建设高密度的楼房,才能够缓解对土地的供求矛盾。然而,香港和新加坡只是两个特例,在世界上也是少有的。而我国是一个国家,个别城市借鉴香港和新加坡的经验去提高建筑密度是可以的,但不适宜在全国推广。原因有四:一,高楼建造和长年使用的成本高,有悖于节约的宗旨,不符合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而且城镇化规模大的国情;二,高楼会给人们的活动带来一些不便,有悖于以人为本的精神;三,高楼难以满足人们的生态需求,如阳光、新鲜空气、通风等基本条件,不利于身体健康(香港和新加坡周围是海洋,属于热带、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对光照条件要求不严,而且生态补偿能力强。我国大部分地区是陆地,生态补偿能力较差。尤其是北方城镇,生活和居住条件中光照是非常重要的一项要素,高密度的楼房是难以保证这一基本需求的);四,万一遇到地震等自然灾害,高楼的损失严重,而且营救难度大。所以,从总体上说,只顾眼前而硬性地去节约一点土地是不划算的。但是,这并不是挥霍和浪费土地的理由。相反,节约和珍惜土地的方针仍然是正确的,应该坚持下去。但是,对于人们的基本需求,是不能压减的,必须得到满足。我们要控制的,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在城镇建设和经济活动中严格控制高土地需求项目的安排,如马路、广场和大型体育文化娱乐设施等;二是严格限制高消费性的土地项目,如别墅、休闲度假区、游乐场等。应该增加的土地供应,主要是满足普通消费者需求的商品房项目。只要土地供应充足了,楼房的密度、高度和价格,自然都会降下来。这才是适合老百姓广泛参与的城镇化道路。楼房的密度和高度不宜过高,但也不能过低,应以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制订的城镇住宅规划标准为宜。除了商务用房外,普通民宅仍应提倡六层以下的板楼为主,尤其要杜绝开发商为了高回报而无限制地提高楼房高度和密度的行为。很多城市将高楼大厦作为经济发展和现代化的标志,应该是商用项目,而不是普通民宅。像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少数大城市,地皮珍贵,高楼多一些也是正常的。但对于一般城市,尤其是小城镇,也遍地起高楼就不足取了。我们提倡中小城市(包括大城市的普通住宅),尤其是小城镇,应以低层和低密度的楼房为主,并不会增加过多的土地需求。这是因为,从总体上说,城镇人均占用的土地,比农村是少的。也就是说,城镇化本身是有利于节约土地的,而不是浪费土地。  

  第二,严格城镇建筑抗震标准。我国是一个地震多发国家,对建筑物的抗震能力历来是比较重视的。尤其是经历唐山大地震之后,我国普遍提高了建筑物的抗震标准。但是,在当前的市场经济活动中,由于经济效益成为首要目标,新建的商品房及其他建筑物的抗震能力往往是打折扣的。如果是严格按照抗震标准建造的楼房,像汶川这样的大地震,还是能够抗得住的。我们看到,汶川地震后倒塌的大片楼房废墟现场,仍有个别楼房巍然屹立。这就说明,建筑物的质量,尤其是抗震能力,仍然是一个关键的因素。如果建筑物的质量(尤其是抗震能力)是合格的,汶川地震就不会造成如此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这是血的教训,需要我们认真吸取。从我国的情况来看,目前只要严格抗八级地震的标准,城镇建筑就不会有太大的问题。即使遇到像唐山、汶川这样的大地震,出现了楼房倒塌和人员伤亡,但也不会是大片和大规模的。抗八级地震的标准早就有了,现在只要严格要求一下,认真执行就是了(我国有三大地震多发地带:一是东边的台湾岛;二是太行山和燕山山前地带,北京、唐山、石家庄、邢台就位于这一线上;三是青藏高原周边,尤其是东侧的横断山脉和川西山地前缘,成都、宜宾、大理都位于这一地带。这些地带上的城镇,更应严格八级地震标准)。建筑物的质量和抗震标准,是百年大计,而且是保障人民生命和财产的最后一道屏障,不能马虎。 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中心  黄顺江 
  

打印】【关闭】  
  + 图片动态 更多>>
北川20余套民居重建设计方案出..
广西建设系统抗震救援队返桂(组..
广西一批环卫设备及时发往四川灾..
宋继东厅长赴四川灾区看望慰问..
自治区建设厅广大党员踊跃交纳..
主办:广西壮族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承办:广西建设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