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灾情 | 关怀 | 救援 | 反思 | 感动 | 重建 | 评论 | 小常识 | 视频
平凡的英雄给我最多感动——中建一局集团建设发展有限公司抗震救灾二三事
2008/6/26 8:43:57   来源:中国建设报
  在共和国遭遇的最大地震灾害中,一群平凡的人,用不平凡的信念和行动,给我们以深深地感动。国难当头,他们迸发出深藏在心里的英雄精神,展示出当代建设者的风采。  

  书记是干什么的?这就是最有力的回答  

  正在宋玉清打电话的时候,地震了。  

  当时,这位中建一局集团建设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一局发展公司”)某项目部的书记,正与业主在成都市锦江区执法局6楼办事。突然大楼摇动,尖叫声刺耳。他一回头,6楼的人全跑光了。跑到二层,宋玉涛看到一位脚部受伤的业主,赶紧搀扶他到楼外。接着宋玉涛以最快的速度赶回职工身边,和其他领导安抚好劳务队伍,又马上通知街道办、派出所、邻近单位:“到我们工地来避难吧,工地上安全!”大批的人涌进了工地。与此同时,他把住在饭店20层高楼的新加坡业主、马来西亚来的预算员接到工地,为他们准备了被褥。在工地上搭起铺板吃饭时,业主非常感慨:“危急时刻才见真朋友!”  

  记者问宋玉清:生死面前,为什么你能想着别人?他说:来自新加坡的业主曾问他:书记是干什么的?这就是我的回答。我们公司总经理周宇騉提出,履行社会责任是企业义不容辞的义务,现在就是最需要我们履行这一责任的时候!  

  那么大的风都敢向外冲!你们一定是共产党员!  

  一局发展公司进入江油市下属两镇,任务是援建过渡安置房2000套共4万平方米。来到驻地,帐篷不够用,群众住帐篷,干部只好住进一处农家院的平房。当地老百姓说:北京人胆真大!  

  该公司召开第一次指挥部会议时,只听房屋咔嚓巨响,江油发生了六级地震,看看没事,会议继续进行。来到震区,五级以下的地震根本没有人提起了。大家相约听到狗狂叫就跑。一天,狗果然大叫,赶快爬起来一看,原来狗爪受伤了。  

  5月29日,一局发展公司接到命令,唐家山堰塞湖溃坝应急预案紧急启动,援建队伍立即准备撤离。他们的工地为淹没区。上级要求不但撤人,设备也要撤。祸不单行,5月30日、31日两天,江油市政府又通知近期可能发生大地震。  

  一面是洪水地震,一面是震区群众早日住进过渡安置房的渴望。怎么办?正在现场指挥的一局发展公司党委书记张洪生毅然决定:紧急时刻,领导干部留下,其他人员撤走!随时做好复工准备。当地政府工作人员感动之余,还是让他们签下协议:一切后果自己负责!  

  6月5日,是他们最难忘的一天。这一天晚上9点多,江油刮起7级狂风,暴雨倾盆。当地人惊呼60年没见过这阵势。四五米长的钢架愣从屋顶刮了下来,瓦片哗哗地从屋顶飞起。一局发展公司现场领导立即冲往两公里外的工地现场,看到五顶帐篷全被刮倒了,板材散落一地。他们赶紧安置工人,抢救材料。深夜归来,又接上级通知,可能溃坝!班子马上开会部署,要求所有车头向外,对讲机一律放在第五波段,职工收拾携带物品,随时撤离。第二天一大早,他们又出现在工地上。  

  后来他们居住地一座农家小院的服务员问宋玉清:你们一定是共产党员,那么大的风都敢向外冲!他们对记者说:最危险时领导当然应该第一个冲上去,腿抖了也要挺住!  

  70后、80后,让我们放心!  

  在这个战场上,70后、80后的大学生也给了记者极大震撼。在现场战斗的37人突击队中,26个是近年毕业的大学生。他们争先恐后来到救灾现场,以一腔热血,不怕危险,每天十几个小时的工作,没有一个叫苦叫累,没有一个谈钱谈待遇。他们以苦为乐,比赛谁在工地上最招蚊子,前几天的最高记录是一个人被咬了107个包!除了蚊虫的的叮咬,  

  灾难让人的境界升华。这些大学生还自己联络,准备筹集个人捐款50万元,建一座最安全的希望学校留给灾区的孩子。一些女大学生三番五次表示,要收养灾区的孩子。  

  这就是我们新时代的大学生!在国难面前,他们展示出英雄本色,让党和人民感到欣慰。70后的总指挥张晔说:在这里干过,有了这股精神,今后什么工程都能拿下来!周宇騉总经理再三强调要通过救灾锻炼人才,现在看这个任务能很好地完成了。  

  6月10日,地方政府紧急求援,备考高中的孩子在帐篷学校读书,出现高温中暑,希望3天内援建一座过渡房学校。担任一局援建现场总指挥的集团副总经理孙德明在负责1万套过渡安置房建设管理工作的同时,对这个紧急任务非常重视,决定派遣最强的队伍承建。当天下午4点,一局发展公司进驻工地,没想到直到第二天上午11点一车商品混凝土也没有来。在有效工作时间50多个小时内,他们终于按要求建起了500多平方米的学校。连续工作的工人累得平地上摔跟头。张晔说:看到孩子们欢呼雀跃,涌进新教室,感到所有的苦累都受得值!(  

    社会责任,企业追求的最高目标  

  人们不曾忘记,在抗击非典中,一局发展公司7天7夜建起了北京小汤山抗非医院。他们的作品水立方、央视新楼、北京国贸等建筑物代表了中国建筑业的最高水准。作为业内的领军企业,在过渡安置房建设中,也显示了与众不同的企业理念。  

  总经理周宇騉在援建第一线对记者说:建设安置房,一是政府为企业提供了履行社会责任的平台,必须要做好;二是品牌企业要做品牌产品,安置房要选好地址,确保设计施工质量,门窗私密性好,真正让震区群众住得安全实用;三是在以上基础上要结合实际,反对浪费,强调效益。为此,他们精心施工,建造放心房,甚至自己出资聘请生产厂家来指导安置房安装。他们的作业面需要拆迁几十户居民住宅,他们为拆迁户捐款、安装自来水、修道路,获得群众的支持。住户的小女孩问记者:李叔叔、高叔叔为什么没来啊?(指公司党委副书记李元朝和项目部副经理高德)。  

  在这里,他们为每个救灾人员上了意外伤害险;为住在平房里的职工购买双层铁床,下面住人;端午节时给劳务队送去猪肉和500个粽子;他们甚至专门为工地现场配备了医生;专门雇人为职工洗衣服。对此,周宇騉说:我们企业在全国建筑业企业中率先通过了社会责任体系认证,所谓社会责任,除了企业为社会创造经济效益,承担社会义务外,关爱职工也是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内容。  

  特殊的时刻,特殊的地点,特殊的考验,让我们看到平凡建设者的高尚心灵。它将永存,永远鼓舞我们勇往直前,一往无敌! 本报记者  马胜利  通讯员  张琼  王卉  
  

打印】【关闭】  
  + 图片动态 更多>>
北川20余套民居重建设计方案出..
广西建设系统抗震救援队返桂(组..
广西一批环卫设备及时发往四川灾..
宋继东厅长赴四川灾区看望慰问..
自治区建设厅广大党员踊跃交纳..
主办:广西壮族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承办:广西建设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