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徽援建队:质量与爱同在 |
|
2008/6/26 9:04:05 来源:中国建设报 |
“有几个地方需要修改,你再把图纸调出来。”都江堰市中兴镇的一所板房里,一个古铜色脸庞的中年人,坐在笔记本电脑旁指挥着。徐正安,这个天天在板房里汗流浃背绘图的中年人,竟是安徽建筑界一个大师级的人物——去年,他被评为全省首届工程勘察设计大师。
十多人组成的前线设计团队,高级职称的专家占一半,有他们坐镇,从安置点的选址到规划设计,就有了可靠的保证。
都江堰市柳街镇,一片70多套的安置板房正在紧张地施工,旁边20米不到,就是村民布满裂痕的农房。“板房建在家门口,干活看家两不误。”一位居民笑着说。在柳街镇金龙村,安置点建在当地一条水泥马路上。“不用再对土地进行硬化,更重要的是不占耕地。这里山多地少,这样选址非常科学。”居民唐贵建对安徽援建房选址称赞不已。
安徽援建的安置房采用彩钢夹芯板轻体装配,原料全部采用达到国家标准的优质钢材。为了完善安置房设计方案,安徽20多名专家反复讨论修改达四五次之多。
几个人性化的细节,体现出建设者对受灾群众缜密的关怀。在都江堰中兴镇永胜村铁厂安置点施工现场,一个小型广场被特意留出来作为公共活动场所,“听说很多四川人有摆龙门阵的习惯。”工程负责人说。而在都江堰灌口镇一处学校校舍重建点,施工单位特地在活动板房的屋顶下加装了隔热层。为比较各种材料的隔热效果,他们出发前还在厂里修建了好几个板房进行测试。“一定要充分考虑细节,确保我们建成的房子,受灾群众乐意住。”
“平时安装简易板房,都是建筑完工了再来检测评估。现在,时间紧、任务重、标准高,我们要全程进行监督。”质量安全组负责人江鸿说,他们每天都在工地上巡回检查,以便及时发现问题,要求施工单位纠正。“我们的要求就是防患于未然,把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此外,安徽省抗震救灾前线指挥部还专门邀请四川省和都江堰市有关负责人,实地查看建筑质量,进行“第三方”监督。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