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了兑现那份庄严的承诺——青岛市市政公用局援建灾区安置房配套设施纪实 |
|
2008/6/27 9:33:28 来源:中国建设报 |
按照青岛市对口支援四川地区北川活动板房建设的统一部署,青岛市市政公用局主要承担援建灾区12000套安置房内的配套设施建设任务,其中包括供水、供气、排水、垃圾处理、公共淋浴、公厕等居民所需生活用品。“我们要视灾区为故乡,对灾区群众像亲人,用实际行动为党和政府分忧!”5月14日,在青岛市市政公用局召开的抗震救灾动员大会上,刚走马上任两个月的局党委书记、局长单强炜,说话掷地有声。
前方:攻坚克难
组建青岛市政公用局赴前方灾区援建指挥部,点将点到了素有供排水建设专家之称的副局长石志强的头上。此刻,这位54岁的副局长正逢80岁的老母亲摔伤卧床不起、自己上火引发痔疮复发,但他甩出了他多年来接受艰巨任务时惯用的一句话:“没话说,需要就是我的选择。”
5月25日,石副局长带领先遣队火速赶往灾区,把行李一放,就马不停蹄地直奔北川县的援建地——任家坪和陈家坝。
困难比想像的严重:震后的灾区残垣断壁,余震不断,道路难行,山体滑坡,援建人员无住、无电,高温潮湿、蚊子叮咬,青岛人又不适应四川的天气与饮食习惯。但为了使灾区居民尽早住上生活配套设施方便的板房,就是再苦再累,他们也义无反顾。
当时,他们晚上住在绵阳,白天不等天亮便赶往北川,每天工作至少在12小时以上,吃的是快餐,有时吃点饼干、喝点矿泉水就凑合了事。
现场勘查、设计图纸、制定施工计划、提报建设材料、协调施工和质量监管、密切供需方的联系,召开工作例会,构成一环套一环、环环紧相连的前方指挥工作系统,并逐步提高施工救援节奏。
援建施工的一个最难啃的硬骨头,便是任家坪的暗渠修建任务。任家坪四面环山,地处洼地,原来花了6年工夫建成的排水暗渠在强震中被彻底摧毁了。要想在此建设临时安置过渡房,首先要解决这里的排水问题。青岛市副市长胡绍军当即拍板,由市政公用局前方指挥部负责,开挖一条20多米深、998米长的排水暗渠,将水引入通往川北老县城方向的一个涵洞中。这条暗渠紧邻北川中学,排水口又位于特别管制区,施工现场环境异常恶劣。按照“二十年一遇”的方案设计,暗渠最大落差13米,最大挖深达22米,施工地点紧靠地震造成的滑坡山体旁,石质结构需要用炸药爆破,这样有可能造成山体滑坡,不仅施工难度很大,还存在巨大的施工安全隐患。为了确保挖掘进度与施工安全,石副局长每天像钉子一样昼夜扎在施工现场,研究施工方案和施工安全保护措施。看到石副局长在前方工作异常劳累、辛苦,局指挥部决定另派领导同志赶赴灾区替换他,他一听急了:“暗渠施工正在火候上,我既熟悉情况,又研究好了安全保障措施,还是由我来完成任务后再说吧!”
强将手下无弱兵。战斗在援建一线的工作者,把青岛市政公用人员的风采展现得更是淋漓尽致:
叶小栖,青岛海润自来水集团副总工程师。5月21日,他主动报名参加了援川先遣队。因为是四川人,他把对家乡的牵挂全部倾注在安置房内相关配套设施工程设计中,每天工作十七八个小时从不叫一声苦、喊一声累。
排水管理处处长助理、高级工程师黄绪达,白天坚守工地,晚上与施工单位一起研究优化施工方案,常常熬红了双眼,洗把脸清醒清醒头脑继续工作。
孙炜,市政公用局法规处处长。担负局前方安置房副指挥后,边勘查、边定点,边设计,边组织预算与施工,头发、胡子长长了也顾不上剃,活脱脱变成了个不修边幅的劳工,远在青岛的家人在电视里见了他的身影,都几乎认不出他是谁了。
宣传组成员王博彤,典型的“80后”。6月12日在工地一线得知姥姥不幸病故的消息,悄悄地将巨大悲痛埋在心底,每天忙着采写新闻、收集编发信息,成为前方最活跃的宣传员……
还有环卫科研所的夏战军,质监站副站长、高级工程师邵清斌,驾驶技术娴熟的彭广义等同志,义无反顾地冲在灾区援建的第一线,用自己的行动演绎着坚强与忠诚、牺牲与奉献!
后方:吹响集结号
“灾区缺什么,我们就保障什么!”单强炜局长在参加青岛市政府召开的支援灾区重建工作紧急会议上这样表态。没有豪言壮语,有的是这位局长多年在城建方面积累起来的高度精细化管理经验:
将市政公用局后方指挥组分别细化为材料组、规划组、技术组、资金供应组、后勤保障组、联络组、宣传组等,相关处室负责人集中精力靠前指挥,并抽调精兵强将全力筹集安置房内所需的各类配套物资。
好钢要用在刀刃上。组织人事部门马上从市政公用系统、市政集团、建设集团等单位,选调政治可靠、业务娴熟、作风过硬、身体健康的220名人员,组成供水、供气、排水、环卫对口支援队伍,并对其中60名骨干分批进行了抗震救灾专业知识、自我救护等专门培训,做好赴川的一切准备:24小时待命,一旦前方需要,随时出动。
根据上级总体设计要求和援建当地的实际情况,及时制定和不断完善板房配套建设的公共厨房、公共淋浴间、公共卫生间、集中供水点、食品销售点、中小学以及幼儿园的食堂与卫生间等方案,成了计划发展部门的头等大事。担负此项任务的计划发展处处长徐耘带领人员通宵达旦地加班加点加紧设计、修改、完善,从不耽误前方施工需要。
作为担负援建任务的总指挥,曾多年从事城建领导、富有丰富管理经验的局长单强炜,可以说事事关心、事必躬亲。他逢会必讲:“援建无小事,事事都与灾区群众生活息息相关,不能有一丝一毫的马虎和怠慢!”对此,他不仅对板房整个配套设施建设想得细,要求各类配件要达到便民、坚固、耐用、安全的要求,亲自盯死生产厂家确保质量合格、价格合理、供货及时,还多次到现场督办,检查材料质量。公厕内用的坐便器、蹲便器、洗手盆等,山东省内无生产,就立即派人紧急到唐山两个厂家直接订货,确保前方所需物资不缺货、供应不断档。负责采购材料的市容环卫处处长刘海波,白天忙于跑市场、跑厂家,晚上忙做计划,搞方案,成为指挥部最忙的人。目前,已往灾区发送10个集装箱,内装185个品种计13000余件材料,源源不断地满足了前方要求。
对接:前后遥相呼应
为了实现前后方“对接”,援建指挥部特地实行双组长制:即局长单强炜总负责,同时兼任后方指挥部组长,副局长陈卫东为后方指挥部组长,副局长石志强为前方指挥部组长。实行双组长制的好处在于:前后方责任重叠,不仅避免了有时可能造成的指挥断线,还是一种领导力量与智慧的互补。
工作对接具体分为三个环节:一是前方指挥部每天都要召开工作例会,总结当日工作,布置次日任务,并将信息定时发往后方指挥部;二是后方指挥部每天铁板钉钉地在上班前半小时召开工作调度会,全面掌握情况,及时协调和解决工作难点,高标准地提出援建要求;三是材料、技术、资金、联络、宣传等所有分组每天坚持与前方对口联系,及时协调和处理问题。
在技术指导和管理上,后方指挥部按照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具体要求,专门拟制了《青岛市援川抗震救灾安置房内给排水配套工程施工导则》和《援川安置房配套工程管理办法》等,统一规范施工与管理。另外,前方指挥部还积极与北川县相关部门进行工作对接,做好援建会商、交接工作。
截至6月23日,市政公用局已完成配套公共设施的施工图设计工作,对板房配套的240个集中供水点、垃圾收集点和公共厕所建设的费用和所需材料完成了测算,陈家坝安置点所配套的公共饮水点、公共厨房、公共卫生间、淋浴间的材料已运抵现场,正在进行四种配套样板间的建设。2706套安置房内电器配套材料已运抵现场,其中600余套已安置完毕。
地震无情人有情。高效运转的市政公用局抗震救灾领导小组和援建人员,以饱满的热情与求实精神,谱写了一曲大爱无疆的凯歌。如今,他们正打响全面援建的硬仗,决心为灾区人民再立新功。 罗祥希/文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