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灾情 | 关怀 | 救援 | 反思 | 感动 | 重建 | 评论 | 小常识 | 视频
运筹帷幄 决胜江油

——访北京市抗震救灾工程建设指挥部前线总指挥、北京市建委副主任冀岩
2008/7/3 11:33:55   来源:中国建设报
  编辑手记:2008年5月12日,一场灾难使全国人民承受着前所未有的痛苦,也让北京的建设者们承担起了从未经历过的援建任务。要在短短一个多月的时间里,为灾区群众建造2万套高质量过渡安置房,这个任务规模大、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都是前所未有的。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在离北京千里之遥的江油展开……  

  6月4日,第一捷报从前线传来:由北京市援建的全国首个过渡安置房小区———京安小区在安县花荄建成,绵阳市安县茶坪乡307户1000多名受灾群众入住新房!  

  6月10日,北京援建的首个办公设施——北川法院临时办公楼竣工,9名地震中幸存的法官搬进了两层活动板房中工作!  

  6月13日,江油市实施学校过渡安置教室工程建成,1200名学生有了自己的教室!北京市援建的第一座医院——江油市临时留观医院投入使用!  

  6月15日,江油市明镜中学,20间教室建成,840名即将参加高考和中考的学生坐进明亮的教室中!……  

  随着一排排整齐漂亮干净的安置房拔地而起,越来越多的灾区群众有家可归!越来越多的孩子重新坐进教室!越来越多的伤病者拥有相对舒适的医治环境!……这让灾区和关注灾区的每一个人都深深感到,北京的建设者给灾区群众带来了希望!让每一个人体会到北京的速度、北京的质量、北京的水平和北京的精神。  

  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战役,北京市是如何组织战斗并一步步走向胜利的?带着这个疑问,记者来到主战场江油,希望采访北京援建前线第一指挥者——北京市建委副主任冀岩。  

  然而,希望越大失望越大,采访时间几次确定,又都因总指挥冀岩需要解决突发事件而变更,一次次的失之交臂,让记者想要了解答案的愿望越来越强烈。几经周折,记者终于在6月18日晚上见到了冀岩。也正是这天,北京对口援建江油市过渡安置房第一期2万套任务提前完成,这比计划规定的时间早了7天!  

    一天吃两顿,两天睡一觉  

  已是夜深人静,总指挥冀岩工作桌上的台灯依然亮着,上面放着一本打开的笔记本。“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北京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下,北京市建委接到过渡安置房的建设任务后,立即组成了抗震救灾过渡房建设先遣组,5月21日,我带领前期援建人员直奔江油。来到江油后,我们一行六人立即赶到受灾最严重的北川县擂鼓镇考察建设用地,接着走遍了整个安县,当天便确定了四块建设用地。从早上十一点一直忙到晚上七点,午饭也顾不上吃。第二天,便在安县花荄举行了首期开工仪式。”或许是明白记者的意图,或许是时间宝贵,容不得一点寒暄和浪费,他直接切入话题。  

  三日之内,他们走遍了北川、安县、江油的十几个乡镇,初步确定了一期和二期的建设用地,为后续工作的有序开展打开了良好局面。那段时间,大家没日没夜地工作,日平均睡眠不足3个小时,“一天吃两顿,两天睡一觉”,总指挥冀岩的这句话已成为每一个援建人员的真实生活写照。“虽然来之前对灾区情况有一定了解,但是到达灾区之后,发现这里比预想得更糟,很多群众无家可归、露宿街头,几户人挤在一顶狭窄的帐篷里,帐篷大多搭在田地上,非常潮湿,有些群众没有床就直接睡在草上或是砖上,条件十分艰苦。这就要求我们要在最短的时间内以最快的速度,最好的质量建成大批安置房。”此刻,他的表情十分严肃。  

  按国家要求,一期工程2万套的援建任务必须在6月25日完成,由于时间很紧,指挥部的压力也很大。冀岩说:“白天,我们要同当地政府就大量的事宜进行协调,如在建设中出现板房的运输、质量、安装等问题。每天晚上要开例会,总结和了解当天的工作情况,并部署第二天的工作。会议一般九、十点钟后召开,大家都要忙到凌晨一、两点才能休息,第二天早起继续工作。尤其是在选址、规划方案设计没有确定的那段时间,很多问题急需解决,有的设计部门连轴转,一晚接一晚地熬夜。”  

  他说:“我们是用建设小汤山非典医院的精神来建设过渡安置房的。但灾区的情况与小汤山医院又有所不同,这里全是稻田,平整场地十分困难。前期我们将很多时间和精力放在基础工作上。基础打好后,后续工作就进行得十分顺利。现在过渡安置房建设速度非常快,每天2000多套,整体数量一下子就上来了。”  

    付出多少都值得  

  “这次到了北川后,目睹了废墟上的惨烈情景,让我意识到为灾区建设过渡安置房与以往工作的不同。北京的重点工程和奥运工程,是我的本职工作,是任务。来到灾区,看到很多群众需要帮忙,让我觉得不能把为灾区群众建设过渡安置房,简单地看成是一项常规任务,我们付出多少都是值得的!在建设中,不但要保质保量按时完成援建任务,让灾区百姓有房住,而且还要为他们配备齐全的设施,让他们住得安全、舒适、方便。”冀岩认真地说:“我们是发自内心地去做援建这项工作的。”当记者提及北京在绵阳安县花荄镇建成京安小区时,他的脸上露出一丝满意笑容:“这是北京第一个开工建设的安置房小区,也是第一个交付使用的小区,我们用了12天的时间建成了307套安置房,小区里卫生间、淋浴间、厨房、超市、医务室等配套设施十分齐全,得到了当地群众的肯定。”四川省绵阳市安县县委书记王黎、县长赵迎春看过花荄项目后感慨道:“我们终于见识了什么是北京精神、北京速度、北京水平!”  

  冀岩说:“‘北京精神’就是建设者与灾区人民共患难,不怕困难、不怕累、不怕牺牲、日夜奋战。”  

    大集团作战在城区,其他企业深入乡镇  

  援建任务重、时间紧,北京组织了七大国有建筑企业多达万余人的施工队伍。  

  说起这七大企业,总指挥冀岩如数家珍:“这些企业都是北京建筑企业里最精锐的部队,承担着大量的国家重点项目,而且这些队伍在非典期间都发挥了非常大的作用,都参加过小汤山医院的建设,有一定的实力和经验。这次战役同样要在短期内进行大规模的建设,企业都憋着一股劲,抵达之后立即投入建设之中。我这边刚确定地块,企业就开始抢地。我刚把地分下去,有的场地还没有平整,有的需要拆迁,他们就立刻进场。个个都不等不靠,工作十分积极。”  

  哪个企业负责哪块地的安置房建设、承担多少数量……在排兵布阵上,作为一线最高指挥者,冀岩确有深思熟虑:”我对这些企业比较清楚,在分配地块的时候,会考虑他们的实际情况,城建集团承建鸟巢、国家大剧院、首都机场、国家博物馆等重点工程,实力没有问题,所以我把这个企业安排在一个最大的、最重要的地块;住总集团和中国新兴建设集团的前身是部队,实力强,能吃苦,于是把他们安排在条件最艰苦的山区。我直接带着这两个队伍进山,最远到达雁门镇,又深入到接近青川的敬元、风顺。途中很多道路出现山体滑坡,都被泥石阻断,于是他们在滑坡的地方重新开辟道路,克服重重困难抵达目的地。实践证明,这样的分配和调度,效果十分明显,大集团作战在城区,其他企业在偏远的乡镇也发挥了自己的作用。”  

  在总指挥冀岩身先士卒的带领下,在他科学合理的排兵布阵下,北京的援建人员顺利地、保质保量地提前完成了一期任务。这期间,他曾为任务艰巨感到压力,为每一位工作人员的安全担心,也深深地被建设者们排除万难的精神感动,因工作得到群众的肯定而高兴过……但是提到自己,冀岩平淡地说:“我没有什么可说的,就是干活,把工作干好,就是用心来建设过渡安置房,让灾区老百姓早日住进临时住所。” 记者  刘月月  刘开俊 
  

打印】【关闭】  
  + 图片动态 更多>>
北川20余套民居重建设计方案出..
广西建设系统抗震救援队返桂(组..
广西一批环卫设备及时发往四川灾..
宋继东厅长赴四川灾区看望慰问..
自治区建设厅广大党员踊跃交纳..
主办:广西壮族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承办:广西建设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