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灾情 | 关怀 | 救援 | 反思 | 感动 | 重建 | 评论 | 小常识 | 视频
江苏提前超额完成首期过渡安置房建设任务
2008/7/4 11:31:20   来源:中国建设报
  按照国务院要求及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部署,江苏省承担了在6月25日前完成援助四川省绵竹2万套过渡安置房的任务。江苏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全省上下全力以赴,各有关部门通力协作,全体江苏援建队伍不怕疲劳、顽强拼搏,按照梁保华书记“尽可能让灾区人民住得好一些”以及罗志军省长“不等不靠、全力支援”的指示精神,坚持“板房生产标准化、运输安装快速化、规划设计多元化、远近衔接科学化、资源利用节约化、方便实用人性化”的原则,科学规划,精心组织,日夜奋战,至6月24日上午,全省共派出8000名建设者,完成了2.61万套过渡安置房的建设任务,实现了省委、省政府向中央做出的提前超额完成任务的庄严承诺,超出国家下达计划6100套,可多安置近2万名灾区群众。  

  在建设规模上,江苏建设者用一个月的时间建造了近50万平方米的活动板房,相当于绵竹当地原来一年的工程建设量。在建设内容上,大大超出了国家确定的板房安装范围,工程内容包括了板房设计、场地平整、地坪浇筑和市政配套等全方位的建设施工,工作量是原定板房安装的六倍以上。在工程质量上,通过建立省市两级质量监督体系,制定质量管理标准,加强技术指导,强化跟踪管理,保证了所有板房安置点的建设质量。可以说,江苏省此次对口支援灾区过渡安置房的建设组织,创造了和平年代最短时间最大规模的队伍集结,在建设时间极短、当地环境极艰苦、前后方协调工作量极大的情况下,做到了工作有序、组织有力、推进迅速、成效明显。  

  中共江苏省委书记梁保华在深入援建现场视察后认为,“江苏铁军出色地完成了援建任务”,体现了“江苏精神”。省长罗志军认为,江苏援建工作取得了“辉煌的成果,创造了援建的奇迹。”  

  以人为本,着眼长远,以科学的规划实现应急安置与促进可持续发展有机结合  

  规划设计中,江苏建设者始终坚持为“受灾群众营造贴心家园”的理念,从细节着手,实现了过渡安置点与城市发展新区、过渡应急与长远发展、基本居住与城市生活、人工与自然、空间建造与人文关怀等五个方面的有机衔接。规划方案于5月30日通过当地政府审批,是四川灾后重建中最早完成并第一个正式通过政府审批的完整规划方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姜伟新部长、陈大卫副部长、黄卫副部长先后到江苏援建工地视察,并在江苏省工地召开现场会,高度评价江苏救援行动在全国带了个好头,“活动板房规划科学,起点较高,建成后可作为样板在灾区援建工作中推广。”  

    攻坚克难,日夜奋战,以最快的速度建设过渡安置房  

  国家下达援建任务后,江苏省建设厅立即召开紧急会议作出部署,集结调遣建筑队伍赶赴绵竹。短时间内从省内调集了1160多车皮的建设物资,156支施工队伍共8000名江苏建筑工人陆续集结到援建现场,在2500多亩土地上同时施工,规模宏大,场面壮观,创造了和平年代最短时间最大规模的队伍集结。为又快又好地完成援建任务,建筑大军日夜奋战,坚持“以我为主”,几乎独力承担了所有的建设环节和任务,同时克服生活条件恶劣、连续余震和阴雨、施工条件窘迫、配套材料紧缺等种种难以想象的困难,在工期时间紧、质量要求高的情况下,经过一个多月的奋战,一个整齐划一、设备完善、功能配套齐全,可容纳6万多人的居民社区已初步形成。江苏建设铁军不怕疲劳、日夜奋战的精神深深感动了绵竹灾民。当地村民纷纷自发组织前来慰问江苏省援川过渡安置房建设队伍,并送来“吃苦耐劳撼天动地,江苏援建心心相连”等多幅锦旗。  

    科学组织,精心施工,以最好的质量为灾区人民建设温暖的家  

  过渡安置房是灾区人民遮风挡雨的家,江苏建设者用心建造、精心施工。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成立支援四川灾后重建厅局领导小组,在前方成立了前线指挥部,并下设设计部、工程部、质量与安全部、材料供应部、市政工程部、工程造价与财务部、综合部等,明确前后方各自的职责、分工和衔接程序,加强上下沟通和前后方协调,注重与当地紧密配合,确保援建工作科学有序。二是科学合理组织。成立了13个建设大队和1个市政大队,负责场地平整、地基基础、板房安装、市政基础配套等过渡安置房建设工作。为确保建设质量,制定了《质量管理规定》,明确质量标准,选派多名技术骨干驻守现场,强化现场跟踪管理、技术指导和质量监督。三是配套设施完善。在各个安置点配套建设供水点、垃圾收集点、淋浴房、公共厕所、大型医院、疾控中心、粮食与商品零售点等,公共场地上铺设了草坪绿地,安装了体育健身器材。同时,十分注重消防、通电、防雷等安全设施的建设。一个月的时间里,建成了一个设备完善、功能合理、配套齐全的居民大社区,充分体现了江苏人民对灾区人民的深情厚意。  

  在对口援助四川绵竹过渡安置房建设的过程中,江苏援建队伍克服建设时间极短、当地环境极艰苦、前后方协调工作量极大的重重困难,辛勤奋战,用最佳的规划、最快的速度、最好的质量,为灾区人民建造了一个迎接新生活的家园。 
  

打印】【关闭】  
  + 图片动态 更多>>
北川20余套民居重建设计方案出..
广西建设系统抗震救援队返桂(组..
广西一批环卫设备及时发往四川灾..
宋继东厅长赴四川灾区看望慰问..
自治区建设厅广大党员踊跃交纳..
主办:广西壮族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承办:广西建设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