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灾情 | 关怀 | 救援 | 反思 | 感动 | 重建 | 评论 | 小常识 | 视频
民族情:引领抗震救灾取得胜利的精神旗帜
2008/7/7 10:17:26   来源:人民日报
   从灾区归来,眼前常常闪现两张真诚、友善的笑脸。

    那天,我在四川蹲点采访半个月之后,冒着山体滑坡的危险,过汶川、走理县,好不容易到达马尔康。没曾想,刚想歇歇脚,却错过发往成都的班车。

    焦灼、懊恼、无奈,一起涌上心头。我背着几十公斤的行李,漫无目的地在岷江边徘徊。15分钟、半小时、一小时……忽然,一辆崭新的东风卡车停在面前,车上下来两个身材魁梧的藏族青年。

    “我叫扎西泽仁,需要帮忙吗?”那位穿红色上衣的热情地说。

    “回成都,没赶上车。”

    看出我的焦虑,另一个上前招呼:“我们刚送救灾物资到理县,正要回去。上车吧,兄弟。”

    就这样,我们成了一个战壕里的朋友。整整17个小时,卡车沿着当年红军走过的长征路,翻越夹金、梦笔两座高原雪山,在山道上颠簸前行。路上,扎西大哥讲起支援灾区的经历,这才得知,他们一个月前刚买了新车,原计划跑运输挣钱。得知地震发生,他们不顾山高路险,主动到四川运送物资。

    在灾区,让人感动的不仅仅是扎西。大难来临时,各族群众不等不靠,互帮互助,谱写了新时代民族团结的赞歌。茂县汉族残疾青年彭鼎,地震时开着小三轮,从城东跑到城西,一路走、一路喊,让大家到他的停车场避难。4天时间,他昼夜不停给过往群众做饭,自己和家人每天却吃一顿饭。一位名叫兰玉明的回族汉子,每天把自家的牛奶送给部队、乡亲。清晨和傍晚,人们捧上一碗热腾腾的牛奶,记下的是一段永难忘记的民族情谊……

    兄弟同心,其利断金。无论是抵抗外侮还是抵御内难,每逢国家危急,中华儿女从来都是众志成城、共渡难关。大家团结在党的旗帜下,以一成十,以十成百,释放出不可战胜的力量。

    此时此刻,藏族、羌族、回族、汉族……人们已经忘记了自己的族别。有危险,团结一心,奋勇争先;遇困难,亲如一家,共克时艰。“少数民族群众一定要安全转移,一个都不能少。”“支援抗震救灾,不分东西南北,人人尽心出力。”这些饱含深情的话语、自觉自愿的行动,在患难之时集中迸发,把全国人民的心紧紧联在一起。 

    大灾面前,人们并没有忘记,尊重他人的民族习俗,就是尊重我们自己。从集中安置点辟出的“回民专区”,到济南援建北川板房上的“羌笛”,乃至因地制宜,帮助高半山区的同胞运送樱桃,减少损失。每一个感人的瞬间,每一份细心的关爱,都体现出对民族信仰的尊重,对民族文化的认同。各族人民用实际行动证明,尽管民族习惯不同,民族信仰多样,民族文化多元,但勇于奉献、和衷共济的民族品格永不改变,热爱祖国、团结统一的民族精神永不褪色。中华民族在面对灾难时所展示的团结合作、自强不息,始终是民族意识的主流和人们共同的价值追求,也是引领抗震救灾取得胜利的精神旗帜。(马跃峰)


打印】【关闭】  
  + 图片动态 更多>>
北川20余套民居重建设计方案出..
广西建设系统抗震救援队返桂(组..
广西一批环卫设备及时发往四川灾..
宋继东厅长赴四川灾区看望慰问..
自治区建设厅广大党员踊跃交纳..
主办:广西壮族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承办:广西建设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