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群“钢铁汉子”——记中建五局抗震救灾先进事迹 |
|
2008/7/25 14:12:19 来源:中国建设报 |
在抗震救灾中,受到全国总工会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表扬的中建五局,不仅是第一个主动请缨的驻川中央企业,在安置受灾群众,完成活动板房任务中还创造了“全国三个第一”的佳绩。
记住“中国建筑”就行!
刘远贵,中建五局三公司一名普通的共产党员。汶川大地震后,他所在的单位在此次地震中设备受到严重破坏。在经过两天的紧张抢修加固处理后,他作为一名志愿者,开着私家车,自己购买了牛奶、面包、帐篷、方便面、矿泉水、感冒药等3万多元物品,进入了重灾区,一去便是五天……
在北川大桥,14个老百姓被困在断桥上寸步难行,刘远贵找来梯子把他们救出。他把自己仅有的两块面包和矿泉水递给了他们。84岁的老婆婆双手抱住刘远贵,突然跪下,用沙哑的声音哭着说:“谢谢!谢谢!”
在重灾区的五天里,刘远贵参与救出了男孩1名,运送伤员23名,疏导群众近千人。很多群众要刘远贵留下姓名和单位地址,说日后要去感谢他。但刘远贵每次都指指身上的中建衫告诉他们:你们记住“中国建筑”就行!
他们在火线入党
吴文瑜、廖志军,中建五局土木工程有限公司两名普通的员工,主动请缨,义无反顾投身抗震救灾。
疏浚堰塞湖是关键的一大战役。此次地震形成的34处堰塞湖,被称为悬在受灾群众头顶的“死亡之湖”。堰塞湖随时可能溃决,必须立即疏浚。当抢险指挥部挑选机械操作手时,吴文瑜、廖志军主动请命:“我去,我是过硬操作手!”
20多个日夜,20多天的体能的极限挑战,他们累计打通道路3公里,参加突发抢险25次,配合抢救群众3人,清理废墟1万余平方米。吴文瑜、廖志军,由于表现突出,被批准火线入党。
在整个抗震救灾、重建家园过程中,中建五局共发展预备党员9名,培养入党积极分子7名。
“叔叔,你们还会来吗?”
五局三公司四川公司地处成都,离震中汶川不足200公里。灾情发生后,公司在第一时间向四川省政府、省建设厅、成都市建委递交了《关于奔赴汶川地震控制救灾的请战书》。当拿到四川省政府同意前往灾区的批复后,他们立即组织了由60名志愿者组成的突击队,带着10多万元的生活物资和救灾必备品,冒着余震和山体滑坡的危险赶赴都江堰。
他们凭借熟悉建筑结构的特长,大大加快了抢险进度。他们的工作很快得到了当地群众的认可和赞扬。
进驻都江堰的第三天,他们为受灾群众搭好了帐篷,把一些捐赠和自己的生活必需品发给了受灾群众,准备转移到新的救灾点。见突击队要走了,霎时间,车子前围满了前来送行的受灾群众。人们眼含泪水,满脸留念和不舍地说:谢谢你们这些“中国建筑”的好心人。一位小姑娘拉着突击队员蒋琪的衣角轻轻扯了几下,仰着小脸问道:“叔叔,你们还会来吗?”
这是灾区人民的真情流露,中国建筑与灾区人民心连心! 赵蓉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