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灾情 | 关怀 | 救援 | 反思 | 感动 | 重建 | 评论 | 小常识 | 视频
他们,在抗震救灾的日日夜夜——成都建设系统抗震救灾风采录
2008/7/25 14:14:00   来源:中国建设报
  “5.12”大地震发生后,除了汶川县等灾区外,成都市所辖的都江堰市、崇州市和彭州市受灾也极其严重。抵抗灾难,保卫家园,成为成都市和外埠建设系统干部职工义不容辞的使命。强震突袭,我们看到的是危难中挺立的建设者,他们用行动让和谐的真谛更加完美真实,用行动让善良品德和职业操守熠熠生辉……  

    建委干部:抢险重建事事在前  

  用“战斗的集体”来形容成都市建委并不夸饰,这里,记者只能约略记述陈先龙等几位成员的忘我状态。  

  身为成都市建委副主任的陈先龙在抢险一线连续奋战几天几夜后,又组织制定并下发了《成都市灾后房屋安全评估工作方案》,消除市民对既有建筑物安全与否的恐慌心理。他率领成都市灾后房屋评估组,对五城区(含高新区)学校、医院、政府、商场、大型公共设施等进行安全隐患排查,及时公布了成都市城区中小学校等建筑安全结论,保证了中小学、商场等按计划恢复上课,恢复营业……在成都市区稳定后,陈先龙又带领一支600人的灾区房屋安全评估队伍,赶往重灾区都江堰市进行安全排查。  

  划分建筑震害程度,明确恢复重建(加固)的数量和规模刻不容缓,而目测在当时是最快捷最有效的办法。经验丰富的李晓岑是成都市建筑工程质量监督站副站长,他主持制定了《灾后房屋目测应急评估办法》,为都江堰市房屋建筑的排查工作提供了执行标准,并且对在短时间内开展大规模、拉网式检查创造了先决条件。白天,他在受损房屋的街道区域,不顾余震危险目测观察房屋受损情况,深入到破坏严重的危房中去,收集第一手资料。晚上,常常工作至深夜,由他主持制定的《都江堰市建筑地震破坏情况摸底调查表》、《都江堰市震后房屋安全评估复查办法》及《都江堰市震后房屋安全评估复查表》等,在实际工作中起了很大作用。  

  地震发生后,担任市建委城建处处长及市重大办副主任的王锋君即刻赶往垮塌现场,他组织调运了挖掘机、装载机、吊车、拖车、发电车等80余台设备赶赴都江堰重灾区。在王锋君的努力下,一大批生石灰、安全帽、铁铲、防毒面罩、钢筋钳、钢锯、切割机等抢险器材及时运抵灾区,为抢救受灾群众生命和财产赢得了宝贵时间……  

  这次地震,成都所属三个县级市的乡镇村庄损毁严重,成都市建委村镇处副处长吴本虹,带着专家组对安龙、柳街、石羊、翠月湖四镇的农村(集镇)居民住宅、公共建筑、基础设施进行了满覆盖的逐户安全评估。山区农户居住地分散,全靠徒步翻山越岭,有时走四五十分钟才到一家农户的住处,其间都江堰地区余震不断。吴本虹及其率领的专家组付出了巨大的体能代价,在承受着常人难以想象的工作压力与心理压力的情况下,得到了灾后的真实数据。  

    基层建设局长:头缠绷带的指挥官  

  在都江堰灾区现场,人们经常看到一个头缠绷带、表情凝重、行色匆忙的身影,不停地奔波于抗震救灾指挥一线。他就是都江堰市建设局党组书记、局长闵云万。从震后废墟中爬出的闵云万,包扎好受伤的头部就投入到救灾中。在救助点,医护人员几次安排他上救护车,他都说:“让重伤员先走”。直到13日凌晨,他才被送到成都三医院。在医院治疗期间,他不停地用手机通话或发短信,指挥全局的抗震救灾工作。回到工作岗位后的20多天时间里,他依然不舍昼夜地忙碌着:灾后房屋评估、过渡安置点建设、无家可归灾民临时居所、震后街灯抢修、燃气恢复……到处都有他的身影。  

    援建队伍:树立比金杯银杯更有价值的百姓口碑  

  “一方有难,八方相助”,闻讯赶到成都灾区的各地建设者们正是这一美德的最好写照。“这次入川援建,大家只有一个共同信念:再苦再累也要让灾区群众尽快住进过渡安置房”。面对记者,山西省政府罗清宇副秘书长虽因工作劳累而一脸的疲倦,但眼神中却透着坚毅。到5月30日,山西省各市参加援建人员超过6000余人,大型机械设备超百辆,当日在装套数就达到150余套。  

  山西人民的骄傲戎金亮,因劳累过度突发脑溢血倒在了都江堰市崇义镇桂桥村二组过渡房安建岗位上。当都江堰市崇义镇镇长杨波将戎金亮生前奋战过的崇义镇14个行政村的1.1万余户受灾群众自发筹集的102853元人民币的慰问金交给戎金亮遗孀徐美英时,她却拒绝了,并委托当地政府转还受灾同胞。她说:“灾区人民更需要钱。如果我接受了这笔巨款,就违背了金亮他无私奉献、抗震救灾的心愿。”山西省11个市的精兵强将,30多个不眠的日日夜夜,9个受灾严重乡镇,93个热火朝天的板房建设点……树立了比金杯银杯更有价值的老百姓的口碑。  

  其他省市的援建队伍也都全力投入救援工作。厦门市建设与管理局阮跃国局长,总揽前方援建工作,经常带着自热米饭到过渡安置房指导工作。来自厦门市建设与管理局的沈峻将未满周岁的孩子交给妻子,自己投身到灾区安置房援建工作中去......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心愿:尽快建好过渡安置房,尽早让受灾群众搬出潮湿闷热的帐篷。  

  援建省市对灾区人民的一片深情,人民也不会忘记。由山东在大邑官渡安置点修建的活动板房,被当地灾区群众命名为“鲁邑社区”。安徽援建队伍“大雨小干、小雨大干、没雨拼命干”的精神铭记在成都人民的心中。 (记者  王虹航  严莉  杨毅  )
  

打印】【关闭】  
  + 图片动态 更多>>
北川20余套民居重建设计方案出..
广西建设系统抗震救援队返桂(组..
广西一批环卫设备及时发往四川灾..
宋继东厅长赴四川灾区看望慰问..
自治区建设厅广大党员踊跃交纳..
主办:广西壮族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承办:广西建设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