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爱心大奉献,融建设儿女情怀 |
|
2008/7/25 14:19:26 来源:中国建设报 |
5月23日下午,一位年过七旬的老者来到省建设厅厅长朱正举的办公室,从怀中掏出一封请战书郑重地交给朱厅长,他说:“汶川地震,灾难当头,我省承担崇州恢复建设任务,我有七尺之躯,愿尽微薄之力,请组织安排!”他还陈述了三个有利条件:“有参加唐山抗震救灾、恢复建设的工作经验;对受灾群众有感情,地震伤在受灾群众身上,疼在我的心上,愿意让受灾群众尽早过上安定的生活;身体硬朗,能胜任此项工作。”这位老者就是建设厅退休老干部王学林。“在河北建设系统像王学林一样的,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广大的群体!他只是怀着感恩之心为灾区贡献微薄之力的其中一个代表。
感恩,传承美德
大灾无情,大爱无疆。四川汶川大地震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也牵动着河北建设系统干部职工的心,广大干部职工主动请缨,纷纷写出请战书,决心奔赴灾区一线抗震救灾。5月26日,在震后短短10多天时间里,省建设厅机关及直属单位就有200多份请战书、决心书递交给厅党组。其中,有离退休老干部、有刚毕业大学生、有退伍军人、还有小孩嗷嗷待哺的女干部。省建设厅信息中心赵丽娟,其小孩还不满两周岁,在灾情发生后,第一个写出请战书,并在得到批准后及时奔赴抗震救灾第一线。一个月后,厅机关同志见到赵丽娟时,都说她晒黑了、累瘦了。她说:“为灾区人民做一点事,值!”赵丽娟的话简短有力而又朴实。
邯郸市建工集团职工尤冀钢来到邯郸市血站,给灾区受伤的群众献血。当工作人员请他留下姓名时,他却执意不肯,他说:“想想那么多灾区受伤群众需要帮助,我应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我不是为名才来的!”当看到鲜红的血液流进采血袋时,尤冀钢觉得心情十分清爽和舒畅。当血站工作人员向尤冀钢赠送爱心小卡片时,“想到自己献的血能救人,心里特别高兴。”
在河北建设系统,像这样看似微不足道实为难能可贵的爱心故事随处可见:
河北建设抢险救援队队长蒋满科刚到医院做了糖尿病和腰肌劳损检查,他瞒着病情,忍着腰疼,毅然奔赴灾区。
救援队临时党支部书记潘树坤同志正在燕山大学攻读公共管理专业在职硕士研究生。学校定于今年5月18日进行毕业论文答辩。他心系灾区群众,主动放弃马上到手的学位,宁可推迟一年答辩,毅然报名参加救援队。“我可以向受灾群众献血,可以把自己的收入捐献出来,但不能失去为国效力的机会。”他——邢台威县华新建材公司高寿辰。在前七级村,他是村干部,村里的许多工作都需要他处理;每天能挣四五百元的建材生意需要他打理;在家里,父亲煤气中毒留下严重的后遗症,年幼的儿子正在上学,十六七亩棉田管理需要他料理,也没能阻止他赴川援建的信念。在妻子不够理解、将身份证藏起的情况下,他带上结婚证义无反顾地踏上了进川的列车。在施工一线,他带领突击队冲锋在前,顶酷暑,冒高温,每天工作十多个小时,奋战在安置房、学校、卫生院建设各个工地上。
奉献,不竭动力
千里之外的四川地震灾情,深深牵动着河北省建设系统260万干部职工的心。在这次抗震救灾中,到处流淌着爱的暖流,演绎着感人的故事。在这大爱真情的天地间,有一道动人的风景:从厅长到机关干部,从党员再到普通职工,积极响应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号召,主动为灾区群众捐款、捐物,用“特殊”的方式,向灾区人民送去温暖,献上了一份份特殊的爱。
5月15日,我们一走进河北城建中专学校一楼的大厅,就看到一个透明的“爱心捐款箱”。里面既有1角硬币,也有50元、100元钞票。捐款箱上的“爱心宣言”这样写道:“当你感到幸福时,别忘记那些四川灾区痛苦着的人们,请投上一枚硬币……用浸满你幸福的硬币去帮助那些正在遭受痛苦的人。因为你是受过别人帮助的人,让你的爱无限传递……”
爱心是可以传递的,爱心在传递的过程中又不断被放大。在河北建工集团,执勤门卫耿东波为灾区捐献50元钱,他说,“四川发生了那么大的灾害,我也应该尽一点义务。50元并不多,但代表我的一片心意。”“爱心不在钱多少,心中有爱最重要。”这是耿东波的切身体会,也是对许许多多河北建设者爱心大行动的最好诠释。对于崇州市受灾群众和都江堰聚源镇中心小学学生来说,正是这种广泛的爱,给他们带来了新的希望。
5月24日,在崇州市怀远镇,受河北省委书记张云川,河北省委副书记、代省长胡春华的委托,河北省副省长宋恩华赶赴四川崇州市实地察看了受灾群众的受灾情况,关切地询问了受灾群众的安置状况。为及时解决灾民的居住问题,宋恩华带来了2150顶帐篷、1008间简易房及灾区群众急需的生活用品。宋恩华对灾区群众说:“河北的援建队伍,一定会用最快的速度,最好的质量,为崇州人民建好过渡安置房的。”
5月27日,建设厅厅长朱正举代表厅党组赴四川督导过渡安置房援建工作,他要求各支援建队“一定要以灾区人民的满意为最高标准,把过渡安置房真正建成灾区人民的‘家’”。
6月1日,都江堰聚源镇中心小学附近的一片水稻田上,四五台铲车正在平整场地。新的中心小学即将在这里开工建设。当日,河北省建设厅援建安置房驻四川指挥部全体成员,以及秦皇岛市援建者向都江堰聚源镇中心小学捐款,在临时党支部书记、指挥长梁军同志的带领下,每人捐款2000元,共计4万元交给镇中心小学校长手上,并祝孩子们节日快乐,尽快复课。6月6日,都江堰市聚源镇聚源中心小学现场,聚源镇镇长杨洪从秦皇岛市委常委、副市长李洪卫手中接过聚源中心小学过渡校区教室的金钥匙,随后各班级同学在老师的带领下,步入新教室开始上课,课堂里传来朗朗读书声。秦皇岛市援建的28间教室、5间办公室、15间宿舍能容纳1100多人的学校,是河北省在地震灾区建成的第一个成规模、成建制并已投入使用的过渡校区。
从机关干部到普通职工,从农民工到建筑企业老板,人们以强烈的爱心和责任,尽自己所能,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排起长队慷慨解囊捐钱捐物,每个人都在想着“我还能为灾区做点什么”。260多万建设大军伸援手、献爱心,汇集成了抗震救灾的强大力量。
5月13日,正在外地调研工作的朱正举厅长打回电话,带头捐款;5月14日,灾情发生的第3天,省建设厅机关组织了捐赠仪式;5月21日,中组部发出党员为灾区交纳“特殊党费”的通知后,厅党组高度重视,党组书记厅长朱正举第一个提出,将自己5月份全部工资收入交纳特殊党费,厅党组成员和全厅党员积极响应,并表示:灾害发生在5月,我们就把5月份工资捐出来,为灾区人民做一个月义工。截至6月12日,全厅共为四川灾区捐款3012825.08元,其中特殊党费994652.88元,特殊会费24418元;捐衣被3735件(床)。
在邢台市城乡规划局,先后三次掀起献爱心、送真情的活动。该局近80岁的离休干部张振平,患病多年,生活不能自理,在老伴的搀扶下,到规划局向灾区人民捐出600元“特殊党费”。
5月27日,石家庄市天山、华都等12家房地产企业向省会房地产企业发出倡议,表示努力尽到公民和企业的社会责任,为地震灾区重建贡献力量,全省共有34家房地产企业为四川地震灾区过渡安置房建设捐款3373万元。
张家口市市政公用管理局为使灾区群众早日得到妥善安置,管理局干部职工继续发扬“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优良传统,踊跃交纳工会会员“特殊会费”。局机关和局属各单位总计2633人,捐款306570元。
……
在河北省建设厅驻北京建筑队伍管理处组织的进京建筑业企业向四川地震灾区捐款仪式上,驻京企业捐款150多万元。河北华都建筑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治国说,“一个人、一个企业的力量是渺小的,但众人一心,用爱联结,就会铸就众志成城的强大力量,为灾区人民献爱心,我们施工企业义不容辞。”
行动,彰显责任
带着感情是因为我们接受过爱、体验过爱,所以更懂得奉献爱——朴素的感恩情怀和互助传统,熔铸成河北建设者的品格。
5月16日,建设部下发紧急通知,要求各省市建设部门于26日前筹集环卫设备运往四川灾区。接到通知后,省建设厅高度重视,厅长朱正举批示“灾区的需要就是我们的任务”。17日,省建设厅迅速将任务分解下达到石家庄、唐山、邯郸、廊坊、秦皇岛、邢台等市相关建设主管部门。筹集到洒水车1辆、垃圾清运车1辆、吸粪车2辆、移动公厕4座,总价值107.98万元。这些设备分别于20日、21日运抵四川灾区。
为保障前线救灾工作的物资供给,根据建设厅厅党组安排部署,省安监办书记方永山携带可容纳30人的帐篷5顶、折叠床35张、棉被褥各75条及桌椅、口罩、手套、消毒液等救灾与后勤保障物资,于5月21日清早紧急送往四川汉旺救灾抢险第一线。
在综合协调与现场安装组织组的索朝晖,每天都承担着超负荷的工作量,甚至加班至凌晨4时。困了,沙发上一躺;饿了,面包就着榨菜;病了,手上扎着吊针,另一只手握着电话进行协调、联络……建设厅质安处在短短的五天时间里,出台了《河北省援建地震灾区过渡安置房工程质量管理导则》、《关于做好灾区过渡安置房建设工作的实施意义》等6个文件用于指导全省过渡安置房建设,确保援建工作有效、有序、有力地展开。
邢台市规划局抽调规划和勘测技术精英15人,组建了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精通的援建小分队,配备了先进的卫星定位仪(GPS)三台套、全站仪1台、笔记本电脑、车辆、打印机等援建必需物品,飞抵四川崇州地震灾区,投入紧张的规划测量工作中,积极帮助灾区群众尽快恢复灾后重建。
唐山市建设局要求施工企业给返乡的重灾区农民工提前支付工资,并额外发放返乡路费和慰问金;在施工工地均配备了电视和相应的通讯设施,帮助灾区民工与家乡亲人取得联系,及时了解抗震救灾的最新情况,缓解灾区民工精神压力;在施工中,不安排四川籍农民工从事危险性较高的特种作业。这些措施给四川籍农民工提供了实实在在的帮助。
居住在崇州市三郎镇欢喜新村内灾区群众,高兴地领到邯郸市援建人员捐资为他们购买的方便面、洗发水、毛巾、香皂等生活用品。“不仅要让受灾群众尽快住进来,更要让他们住得舒适、生活安心”是邯郸市全体援建队员共同的心愿。在紧张施工的同时,邯郸市灾区援建队为灾区群众提供了“延伸服务”,加强入住后的跟踪和服务,提供一切可能的帮助。
为了让入住安置房的灾区群众住得舒适,邯郸市援建队向入住群众发放了征求意见卡,听取大家对过渡安置房建设的改进意见,按照当地群众的生活习惯和需求作了改进。入住欢喜新村的居民,震后一直住在帐篷里,生活条件差,加上天气湿热等原因,许多人患上疾病。对此,前方指挥部医疗队在欢喜新村内开展义诊、健康宣教活动,随时满足灾区群众的就诊治疗需要。10余名上呼吸道感染、口腔溃疡等患者通过口服药物、静脉输液等病情得到有效控制。针对当地医疗条件差、就医困难、卫生知识缺乏的现状,他们连续两天在新村和周围村庄开展义诊活动,累计诊治病人62例,接受健康咨询1000余人次,发放传染病防治手册60余本、宣传单3000份。
把爱心回馈给灾区更多的人,是许多经历了大地震洗礼的河北建设者最朴素的愿望。“5.12”地震发生后,满载着河北建设者无私援助的16辆卡车救灾物资第一时间运达灾区;“5.12”地震发生后,第一时间省建设厅向四川省建设厅及灾区群众发出慰问信,并向四川建设厅捐款30万元;“5.12”地震发生后,第一时间组织由77人组成的抢险救援队并携带大型机具赶赴灾区进行抢险救灾,这支抢险救援队在全国建设系统是唯一的;“5.12”地震发生后,第一时间广大党员干部用5月份全部工资为灾区群众做“义工”,用这种“特殊”方式表达爱心……。
重建家园工作仍在继续着,爱心仍在不断涌动着……。郭风学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