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灾情 | 关怀 | 救援 | 反思 | 感动 | 重建 | 评论 | 小常识 | 视频
抗震救灾:让世界看到一个怎样的中国
2008/8/4 10:21:13   来源:求是
   

  汶川大地震,震动中国,震惊世界。在突如其来的特大灾难面前,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一场波澜壮阔、气壮山河的抗震救灾斗争。通过这场斗争,国际社会和国外媒体不仅看到了中国抗震救灾所取得的重大阶段性胜利,而且看到了一个在改革开放中发生巨大变化的中国形象。正如外电所评论的,“中国人民的坚强感动了世界,世界猛然发现了一个在危难时刻闪耀着人性光辉的真实中国”。

  一、中国的形象赢得世界尊敬

  在灾难面前,中国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同舟共济、共克时艰。外电评论说,坚强、团结、自信的中国“感动了世界”,“赢得世界赞誉”。

  抗震救灾展现了中国成熟、坚强、自信、开放的大国形象。面对罕见的灾难,中国所展现出的从容、坚毅、高效、自信、开放的大国形象,得到了国际社会的积极评价。新加坡总理李显龙说,中国政府此次在四川汶川大地震救灾中作出的反应,无论是速度与规模都是史无前例的,使世界看到了一个全新的中国。新加坡《联合早报》认为,“四川大地震给中国人带来巨大悲痛,但抗震救灾的快捷、有序、开放和深沉的人道精神,却给世界留下深刻印象。北京奥运会所期待的展示现代中国形象的目标,已经在抗震救灾中得到一定程度的实现。”中国在灾害之后的信息透明度以及对外部援助的开放态度,展现了泱泱大国的进步与自信,被称为“伟大的透明”。

  抗震救灾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以人为本”在抗震救灾中得到了具体而生动的展现。国际社会普遍认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在抗震救灾中表现出了“人的生命至高无上”的理念。路透社评论说,“中国共产党‘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价值准则”的光辉在非常时期得到了集中闪耀。英国《金融时报》说,“四川地震正在改变中国的形象,以人为本成为可以落实在生活最实处的措施。”德新社、洛杉矶时报、美国之音等媒体对中国设立3天全国哀悼日给予高度评价,认为这一举措“是‘以人为本’的又一具体体现”。中国党和政府领导人心系人民安危,在突发事件面前,意志坚定,措施有力,被国外媒体称为“超人一般的领导人”。

  抗震救灾展现了中国社会主义国家的制度优势。中国举全国之力救灾抢险,充分显示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有效机制。这让不少国外媒体对中国的社会制度和管理机制产生兴趣。对中国的“举国救灾”体制,国外媒体认为同其他制度相比更迅速、效率更高,“中国在灾难面前教会人们一些东西”。境外一些评论直言,地震危机处理凸显了中国社会主义国家“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美国彭博新闻社评论道,“在地震发生后几个小时内,中国各级政府、警察和军队以及被动员起来的民众,就加入到其规模达到国际最高标准的救援行动当中,这次危机凸显了中国当前制度的优势”。《洛杉矶时报》在报道中对中国“结对子”援建的做法尤为赞叹。

  二、中华民族精神感动了世界

  中华民族具有坚忍不拔、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汶川大地震使中华民族受到新的洗礼,民族精神得到进一步彰显和升华。正如新加坡《联合早报》所说,抗震救灾使“中国民族精神再现”,“中国人在面临灾难时所显现的民族精神感动了世界”。
  抗震救灾彰显了中华民族爱国爱家、万众一心的民族精神。法国《欧洲时报》社论说,“在天灾面前,人们又一次体会到中国人民同心同德,万众一心,齐心协力为灾区人民献爱心的高尚品德”。波兰《选举报》刊文说,“汶川地震使中国人紧密团结在一起,使中国出现了从未有过的齐心协力、努力互助”。韩国《朝鲜日报》评论说,“中国民众踊跃捐款、献血,举国同心投入救灾工作,向世人展示了中国的凝聚力。”美国网民在CNN网站上感叹:“你能在世界别的地方找到这样的13亿人么?”

  抗震救灾彰显了中华民族团结互助、博大无私的民族精神。中国人在大灾大难面前表现出来的大爱无疆,令世界人民感动。《华盛顿邮报》说,“四川的灾难激发了全体中国人涌动的爱心。人们捐赠了大量的现金和物品,成千上万的志愿者动员起来前往灾区救援。宽大的横幅和飘扬的旗帜随处可见,上面印着大号红字标语:‘抗震救灾’。一批批的车队驶向受灾最严重的区域,送去包括食用油和手机在内的社会各界捐赠的物资”。英国《观察家报》对中国人民的博大无私给予高度赞誉,“整个中国社会正共同谱写着一曲壮丽的赈灾之歌”。

  抗震救灾彰显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百折不挠的民族精神。中国人民坚忍不拔、百折不挠,表现出一种战胜灾害、负重自强的民族品格,让世界为之动容。美国总统布什在中国大使馆吊唁簿上留言:“我对中国人民面对这场自然灾害时表现出的高尚思想和坚毅性格感到钦佩。”俄新社发表题为《中国,挺住》的文章说,“中国经历的磨难太多,但从没在磨难中倒下。面临灾难,中国展现出坚韧与顽强,中国赢得了全世界的敬意和赞扬。”《欧洲时报》发表社论说,“所有这些都说明了同一个事实:中国在进步,中国人的素质在进步,中华民族在灾难面前所表现出的民族精神在升华。”

  三、中国军队让世界钦佩

  中国军队在抢险救灾中迅速反应,冲锋在前,舍生忘死,不怕牺牲,不怕疲劳,连续作战,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威武之师、仁义之师、文明之师的光辉形象跃然于世人面前,赢得了世界人民的钦佩。

  抗震救灾充分表明中国军队是一支具有战斗力的军队。中国军队多军兵种参与抗震救灾,反应速度、集结速度、到达速度之快,凸显中国军队的战斗力,引来西方媒体的高度关注。路透社报道说,“中国对当代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作出的最初反应迅速而广泛,且规模空前。”对中国军队的快速反应,欧美多数媒体除了表示称赞之外,更表示出一种惊讶。美联社不得不承认,与2004年美国遭受卡特里娜飓风灾害时美国军队相比,“中国军队的反应速度要快得多”。美国一位曾经参与朝鲜战争的将领,从解放军抗震救灾中领悟出美朝战争失败的关键原因之一就是“中国军队坚韧顽强的战斗意志”。奥地利《新闻报》评论说,“世界上没有哪个国家的军队应对灾难的能力像中国军队这样出色”。

  抗震救灾充分表明中国军队是抗震救灾的中流砥柱。在抗震救灾斗争中,哪里有险情,哪里就有迎风飘扬的军旗;哪里有呼救,哪里就有奋不顾身的战士。中国军队是抗震救灾的主力军和突击队,被外国媒体誉为“抗震救灾的中流砥柱”。英国《泰晤士报》网站发表文章说,超过13万的部队官兵被动员起来,成为“这场大规模救灾的先锋”,给无家可归者提供帮助,寻找地震中的遇难者和失踪者。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说:“无论在电视画面还是报纸图片报道中,出镜率最高、人数最多的是解放军、武警官兵和警察,他们是抗震救灾的主力。”

  抗震救灾充分表明中国军队是与人民血肉相连的子弟兵。中国军队始终坚持人民高于一切,生命高于一切,克服一切艰难险阻,全力抢救群众生命,热心帮助灾区群众渡过难关,积极安抚群众稳定人心,努力参加灾区恢复重建,向世人展示了人民子弟兵与人民血肉相连的深厚情怀,赢得了世界的交口称赞。西方媒体还大量报道了灾区人民群众对人民子弟兵的深切呼唤和发自肺腑的感激,“解放军到了,人心就定了!”“解放军来了,我们就有救了!”英国《独立报》的一篇文章称赞说,这支“不带枪救灾的军队”,这支“真正的人民子弟兵”令世界折服。

   四川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  执笔:王素 祖燕玲 余波 陈杰)


打印】【关闭】  
  + 图片动态 更多>>
北川20余套民居重建设计方案出..
广西建设系统抗震救援队返桂(组..
广西一批环卫设备及时发往四川灾..
宋继东厅长赴四川灾区看望慰问..
自治区建设厅广大党员踊跃交纳..
主办:广西壮族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承办:广西建设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