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灾情 | 关怀 | 救援 | 反思 | 感动 | 重建 | 评论 | 小常识 | 视频
过渡安置应建立长效机制
2008/8/4 15:15:42   来源:中国建设报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副总建筑师、国家住宅与居住环境工程中心主任刘燕辉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提出了“过渡房”不能过度的建议。前不久,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组织了来自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和中国勘察设计院的一批专家,专程到地震灾区进行了过渡安置房建设调研工作。他们利用13天时间走访了成都、都江堰、彭州等地过渡安置房建设情况。他们在调研中发现,过渡安置房更适合城镇居民生活使用;而在农村,许多家畜、粮食、柴草需要照料和存放,而且农民大都愿意住在自己的宅基地周围,有利于再生产的开展。所以很多地方采取了实事求是的态度和做法,给不需要过渡安置房的农民补贴2000元,用于自我安置,深受当地农民的欢迎。

  5月18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将编制《地震灾区过渡安置房建设技术导则(试行)》的任务下达给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由国家住宅与居住环境工程中心主任、总建筑师刘燕辉负责组织编制。他们抽调设计人员临时组建了编制组,经过紧张工作,20日就拿出了方案;21日在网上公布,同时公布了刘燕辉的电话。一时间,各种咨询接踵而来。包括聚苯板的厚度、钢板的型号、防火材料的种类及使用何种替代材料等问题不一而足。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得到信息后决定马上出版。先期印刷了2000本,后来又加印了一些,及时送到了灾区,用于过渡安置房建设指导。

  在谈及过渡安置房再利用出路时,刘燕辉建议,过渡安置房完成历史使命后可以改建成仓库、大棚等,方便农民种蘑菇、烟叶等大棚经济作物。因为过渡安置房所采用的都是可反复拆卸的材料,为今后的反复利用提供了可能性。

  刘燕辉在调研中发现,由于现在短时间内集中订货、加工,而且利用了同一时间、同一地方、同一类型的建筑材料,导致材料价格大幅提升。他建议应充分发挥各地方特色,采取同等替代的原则,在不改变标准的前提下,多样化建造过渡安置房。

  采访最后,刘燕辉建议,应该建立灾后过渡安置长效机制,各种技术、措施要科学制定,避免急就章导致的疏漏和缺失。 ( 刘伟)


打印】【关闭】  
  + 图片动态 更多>>
北川20余套民居重建设计方案出..
广西建设系统抗震救援队返桂(组..
广西一批环卫设备及时发往四川灾..
宋继东厅长赴四川灾区看望慰问..
自治区建设厅广大党员踊跃交纳..
主办:广西壮族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承办:广西建设信息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