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广元为农房重建铺设“安全网” |
|
2008/9/5 15:47:58 来源:中国建设报 |
为进一步加强灾后农房重建质量安全管理,近日,四川省广元市规划和建设局根据中央、省、市灾后恢复重建工作的总体部署和省、市两次灾后农房重建工作现场会议精神,结合部分县区近期在灾后农房重建实施过程中暴露出来部分农房未设地圈梁、构造柱、墙体接槎处处理不规范等问题,围绕灾后农房重建技术指导工作,向县、区规划和建设行政管理部门提出五项要求。
健全组织机构,确保工作责任的落实
该局要求,各县、区规划和建设局要根据四川省《关于汶川地震灾后农房重建技术指导工作的实施意见》的要求,同步成立专门的农房重建技术指导工作组,切实承担制定本地区农房重建技术指导的具体实施方案;提供当地农房重建推荐户型,并对农民选用的推荐户型提出具体施工设计要求;负责技术人员的组织、培训和管理;负责技术指导的信息收集、工作进展情况的汇总上报;检查、督促和协调技术指导的工作职责。
科学合理规划,确保选址工作的落实
他们要求各县、区规划和建设部门要以《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农村建设规划》和《城乡住房建设规划》为指导,坚持把灾后农房重建与城乡统筹、新农村建设、产业结构优化、村庄人居环境治理相结合,加快村庄和集中安置点的规划编制步伐,合理配置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注重生态保护和山区村庄风貌特色,对上规模的安置点进行重点规划,对散居点则尊重老百姓意愿,依托地形规划,既充分考虑到农村受灾群众的尽快安置,又兼顾到今后的长远发展。要求主动与国土、水利、环保等职能部门协调,尽快完成灾后农房重建安置的地质灾害评估、行洪论证和环境资源承载能力分析等前期工作,在此基础上精心选址。一是把安全放在首位,坚决避开地震活动断层或者可能发生洪涝灾害、山体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区域;二是综合考虑安置点用地条件、水资源条件和环境承载能力;三是研究建房场地的竖向设计,减小因地形地貌因素造成的场平工程量。
完善建筑结构,抓好设计工作的落实
该局还要求各县、区规划和建设局在《广元市“5·12”地震灾后农房重建通用图集》建筑方案的基础上,按照2008年6月10日出台的《四川省农村居住建筑抗震设计导则》(修订版)和震后国家修订后的《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确定的新抗震设防标准,及时组织设计力量完善和调整农房重建户型的结构设计工作,无偿向受灾群众提供可选择的、能够满足需求、切合实际的住宅设计施工图,确保既满足抗震设计标准,又尽可能体现原有地方特色、民族特色和传统风貌。
围绕安全工作,狠抓质量落实
他们要求各县、区规划和建设局结合当地实际,采取聘用技术人员或向援建省、市争取技术力量支持等方式,按照现行国家、省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加强农房重建的质量监督和施工安全管理工作,把“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质量意识贯穿于灾后重建工作的全过程,严把工程质量关。重点要抓好对房屋主体、结构安全的监督检查,对房屋地基基础、墙体砌筑,拌制混凝土,梁、柱、板现浇,安装拆卸模板,搭拆脚手架等重点部位,严格按照施工图进行事前、事中技术指导。同时,建立市、县(区)、镇(乡)、村“四位一体”的联动机制和日常巡查制度,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整改,确保施工和工程质量安全。
加强宣传力度,搞好经验交流工作
他们在宣传方面要求:一是建立农房灾后重建工作信息报送制度,及时、准确报送灾后农房重建工作进度、存在问题和实施措施等内容,为上级领导决策和相关部门掌握提供依据。二是以工作简报的形式总结在实施过程中好的经验、措施和方法,加强各县区之间的交流,相互借鉴、相互促进,从而推动农房重建工作高效有序进行。
目前,广元市规划和建设局农房重建技术指导工作组已按照以上要求,加大了对各县、区灾后农房重建现场的巡查力度。截至8月15日,全市已累计开工39143户,累计完工1261户。 (景新育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