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0日,汶川县雁门乡萝卜寨村灾后农房建设正式拉开了帷幕。“没想到广东省江门市援建者‘画’在纸上的美丽萝卜寨,这么快就将‘变’成现实”,54岁的羌族村民马路全很激动。
从8月7日,广东省对口支援汶川县恢复重建工作组进驻汶川县城,由广东13个市对口援建汶川县13个乡镇开始,一场广东援建汶川恢复重建的三年持久战就此打响。
“以人为本,民生优先”。广东省先期对口支援20个亿左右,在汶川全县13个乡镇,首批启动民房、医院、学校、农村道路等公共服务和民生工程;其中,已先行拨付2亿元资金,用于全县1.8万户农户的农房重建。
■数字
●广东省财政将连续三年每年拿出不少于财政收入1%的资金,用于汶川地震灾区灾后恢复重建,按此测算每年将不少于27亿元。
●广东与汶川县签订了一系列的合作协议和项目,涉及锂业、蓝宝石晶体、废墟爆破、硅铁合金、水泥循环经济等5个项目,初步达成合作意向。
●8月13日,在粤汶企业经贸洽谈会上,两地又达成三个项目的合作意向。
●目前,广东省已接收6万多名灾区劳动力的实际就业。
江门“新招”:谁修得快就奖励谁
9月11日,艳阳高照。往来穿梭于村寨中的羌族村民们,正忙着收割金灿灿的玉米。忙碌的丰收景象,仿佛在为这个“云朵街市”的重生蓄积着能量。
村支书马前国指着《汶川县雁门萝卜寨村灾后恢复重建规划图》说,以后新寨的主体部分,就建在半山腰那块平坝上,一共有229户新居。“新寨的建筑风格在保持老民居传统风格的基础上,融入了现代元素,增强了防火和防震性能,此外,通过合理布局厕所、牲畜圈,使卫生条件大大改善。”
马前国告诉记者,为了做好萝卜寨村灾后恢复重建的规划,从前期的基础调查、地质灾害评估,到地形测绘、选址,广东江门市援建者可谓费尽了心思。
如何才能加快推动农房重建进度?江门市出招:拿出10万元,设立4000元、3000元、2000元及1000元4个等级的奖金,谁修得快,就奖励谁。“一等奖一户,二等奖两户,三等奖15户,四等奖40户,修建进度排在前58位的农户可获奖。”村支书马前国说,现在,村民们早已做好了大干一场的准备,决心把萝卜寨村建成汶川灾后恢复重建的样板工程。
广州誓言:每年支援1%财政收入
广州市对口支援威州镇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小组组长、广州市政府副秘书长李俊夫介绍,威州镇城区范围20平方公里1:500大比例尺数字化基础地形测量已经完成;初步完成了威州镇城区总体规划方案,9月20日提交广东和四川省政府讨论。
李俊夫介绍说,对口支援威州镇灾后重建所需的资金,将通过政府投入、社会募集、市场运作等方式多渠道筹集。政府投入方面,广州将连续3年每年对口支援的实物工作量不低于上年度全市财政收入的1%。
9月16日,广州市派出6个专责小组开赴威州,在广州市对口支援小组的统筹下,分别就农村发展、基础设施、城镇住房、公共服务设施、规划设计、经贸合作等六个领域,与威州镇一道,进一步明确援建项目,并组织实施。
威州镇党委书记傅剑告诉记者,目前,威州镇政府与广州市对口支援威州镇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小组共同商议,初步提出了总投资38亿元、共84项援建项目,涵盖所有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
广东援建组:调动社会力量为汶川输血
灾后的汶川,百废待兴。如何从头绪多、任务重的重建工作中,理出一个轻重缓急?
“灾后恢复重建必须落实到项目。”广东省对口支援汶川县恢复重建工作组副组长、广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朱耀忠介绍,一开始,工作组就将科学选择重建项目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本着“以人为本、民生优先”的原则,结合汶川县教育、卫生等行业整合发展的设想,广东省援建工作组优先研究学校、医院等社会事业项目建设方案。同时,考虑到教育、卫生、广播电视、社会福利、农业水利、村镇道路、农村住房等建设的紧迫性,在与汶川县交换了意见后,广东援建工作组提出先期启动建设项目初步建议。
汶川灾后恢复重建需要大量的资金,单靠广东省的财政投入远远不够。为了全力推进重建进程,广东省调动一切社会力量为汶川输血,帮汶川造血。
经广东省慈善总会牵线组织,由中国电信广东移动分公司和广州亿朗科技公司实施了主要帮助灾区学校师生、三孤人员及低收入群体的“暖冬计划”。为了帮助汶川经济尽快恢复“元气”,近期召开的中博会无偿支持汶川参会:免汶川参展企业的展位费,提供汶川企业展位装修经费。此外,借助广东省国际旅游文化节暨泛珠三角旅游推介大会等平台,开展汶川县旅游推广活动,促进汶川旅游业复苏。(陈宇 刘佳 景小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