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灾情 | 关怀 | 救援 | 反思 | 感动 | 重建 | 评论 | 小常识 | 视频
以科学发展观指导灾后恢复重建 促进灾区新农村建设
2008/10/3 22:43:28   来源:求是
 

    甘肃省陇南、甘南等地在这次汶川特大地震中遭受重创,灾情十分严重。在党和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下,灾区人民取得了抗震救灾阶段性的重大胜利,从废墟中站立起来,投入到灾后恢复重建的艰苦奋斗中。灾后农村恢复重建,不仅直接关系到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而且关系到灾区经济社会的长远发展。党中央、国务院对灾后农村恢复重建十分关心。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明确指出,灾区农村恢复重建,要注意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进扶贫开发结合起来。遵照中央领导同志指示精神,结合甘肃的实际,做好灾区农村恢复重建,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国务院《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条例》和《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要求,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具体部署,在工作落实中注意把握好五个结合,处理好五个关系,促进灾区新农村建设。

    一是生活同生产相结合,处理好生活居住与生产发展的关系,实现安居乐业。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搞好灾后农村恢复重建,最紧迫的任务是妥善安置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最重要的是解决受灾群众的居住问题,要在全力做好临时性过渡安置的同时,把解决好永久性居住作为根本之策抓紧抓实。受地理、地质条件环境所限,解决我省陇南、甘南等重灾区群众的永久性居住,要将修复、原地重建和易地搬迁重建结合起来,科学、合理、有序地予以解决。与此同时,要统筹谋划好生产发展,特别是对新规划易地搬迁的村,要在新搬入地配套解决耕地等生产资料,为搬迁后农民群众发展生产提供最基本的土地等资源保障,并从实际出发,适宜什么产业,就发展什么产业,努力培育适合自身发展的主导产业,为农民增收和建设新农村奠定基础,确保灾后恢复重建做到生活有房住、生产有地种、生计有保障,把新村建成安居乐业的新家园。

    二是灾后恢复重建同区域发展相结合,处理好点与面、当前与长远的关系,促进经济发展。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实践证明,一个地方的发展只有与周边区域发展的大环境相协调,同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的大格局相适应,才能够相互带动,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此次“5·12”大地震,我省灾区特别是重灾区,多数属于国家级贫困县,且处于偏远山区和高山区,交通极为不便,生产生活条件很差,群众收入水平很低。农村灾后恢复重建必须树立全局意识,增强区域发展观念,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把单个村、乡的产业培育、村庄建设、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等纳入县域发展、城乡统筹发展中通盘考虑,科学合理地确定发展方向和目标,注重运用灾后恢复重建与新农村建设试点和扶贫开发典型带动面上的工作。同时,要把受灾村的恢复重建与相关区域科学发展、当前的抗震救灾与可持续发展目标协调起来,谋划好灾区农村恢复重建与长远发展之计,有重点、分步骤、高质量地加以全面推进。

    三是统一规划同特色实用相结合,处理好安全居住与经济实用的关系,做到村容整洁。实践科学发展观必须尊重自然规律、科学规律、市场规律,必须尊重客观实践和群众意愿。从“5·12”地震受灾情况看,房屋质量不高、抗震性能差以及位于地质状况不稳定地段的村庄和农房,受灾最为严重。搞好村庄和农房重建,必须实现抗震与防灾、统一规划与特色实用有机结合,处理好安全居住与村容整洁的关系。首先,要科学选址。要在科学勘察、评估的基础上,避开地震断裂带、山体滑坡区、行洪河道等高危地段,按照修复、原地重建、易地搬迁三种类型,合理确定建设地址,确保各类房屋建在地基稳固、安全可靠的地段。其次,要提高房屋抗震防灾标准。本着安全第一的原则,严格按照抗震标准和适宜的建筑结构进行建设,从整体上提高房屋建筑质量,增强抗震防灾能力,通过灾后恢复重建,使灾区的农房质量和水平得到明显提高。第三,要突出经济、实用、特色。要把群众的经济承受能力、农民生产生活的实际需要同传承特色、风格各异、发展提高结合起来,提供不同需求、各具特色的建筑式样,满足不同生活水平农户的需求,防止“一刀切”和一张图纸搞建设的情况。

    四是恢复重建同生态修复相结合,处理好建设与保护的关系,创造和谐环境。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地震灾害在损毁大量房屋和基础设施的同时,也使农田和生态环境受到破坏,搞好灾后恢复重建必须同生态修复相结合,处理好建设与保护的关系,既重建美好家园,又促进环境友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推进可持续发展。住房和村庄重建,无论在原地或易地搬迁,都需要新开发土地,一定要本着节地省地的原则,避免大规模过度开发,对废弃的村庄、宅基地要及时复垦整治,最大限度地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资源。水利和道路等基础设施的修复和重建,一定要避开地质灾害易发区,防止各类自然灾害造成新的损毁。对因滑坡、山体坍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造成的裸露山体以及塌陷地段,要采取切实措施,加强治理和修复,有效地保护生态环境。

    五是农民群众自力更生同政府补助、社会帮扶结合起来,处理好主体与主导的关系,共创文明乡风。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是党和政府对灾后恢复重建的基本政策,既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也体现了人民群众自强不息的精神。此次受灾的重灾区和重灾户,基本上是偏远山区和贫困农户,重建难度大,重建能力弱。只有把政府补助、社会帮扶同农民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相结合,处理好政府主导与农民群众主体的关系,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统筹兼顾各方利益,和衷共济,共克时艰,才能完成好灾后恢复重建的艰巨任务。政府补助和社会帮扶,主要是解决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问题,一定要切实管好用好,确保到位,落到实处。同时,对灾区低保户和伤残者家庭、重点优抚对象,还要从建材提供、帮工帮建等多方面给予更多的帮助和照顾,对“五保户”,要结合“五保家园”建设,实行集中供养。广大受灾群众要积极行动起来,在国家和社会各界的支援下,发挥灾后重建的主体作用,以邻里互助、帮工帮料等互助形式,自力更生,积极开展自救,确保重建工作顺利完成。通过互帮共建,进一步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共创乡风文明的精神风貌。

    (夏红民 甘肃省省长助理、省委新农村建设办公室主任)


打印】【关闭】  
  + 图片动态 更多>>
北川20余套民居重建设计方案出..
广西建设系统抗震救援队返桂(组..
广西一批环卫设备及时发往四川灾..
宋继东厅长赴四川灾区看望慰问..
自治区建设厅广大党员踊跃交纳..
主办:广西壮族自治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承办:广西建设信息中心